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以及它们产生的意义。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5课,主要讲述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包括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目标
1.掌握甘地以及他领导的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理解并掌握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及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学习甘地、扎格鲁尔等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三幅图片:中间是印度半岛的地图,左面这幅图像上的人物,我相信大家都认识了,她就是1857年到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印度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还有一位“圣雄”。他是谁呢?他又为印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来揭晓一下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三幅图片快速回顾所学知识,以时空为线索了解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帮助学生厘清印度抗英的基本事实,构建知识体系,为本堂课教学做好必要的铺垫。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展示图片: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印度的民族主义者积极寻求自治的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3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担负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
展示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教师:印度民族主义者为了实现战后自治,答应了英国如此多的要求,但英国殖民政府的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印度背上了沉重的枷锁。祸不单行,1918年到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使1000多万印度人民丧生。自然灾害加上英国的掠夺,再加上一战带来的创伤。印度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1869年,甘地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他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并成为律师。大学毕业后,一次,他前往南非办理案件,公司为他购买了头等车厢的车票,在火车上,一欧洲白人看他后,怒气冲冲地叫来车长,声称不愿与有色人种同坐一节车厢,甘地被要求改做行李车厢,他拒绝接受,因此被赶下车。他后来回忆这件事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运动就从这一天开始”。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甘地走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心路历程吧!
展示材料:
历程一:出生印度—宗教思想:接触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其中提出一个人想要实现解脱, 就必须具有各种高尚品德:仁爱、品德端正,戒杀、真诚、无嗔怒,怜悯众生,不贪婪……宽恕、无怨、坚忍。
历程二:英国求学—人道主义思想:接触到了欧洲文学作品,例:热爱自己的邻居、对人类内心深处道德再生的热望、建立没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会……
历程三:南非工作—实践出真知:在争取印侨权益的实践中总结出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历程四:回国斗争。
教师:我们一直再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非暴力不合作就是用非暴力的手段,不与英国人合作的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师: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教师:群众斗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立即停止运动。
展示图片:
教师:甘地亲自纺线织布,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英国商品。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实行非暴力不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师: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因此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那么。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
教师: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他宣称自己忍受苦难也不使用暴力,这体现了它的第一个特点——非暴力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结果是英国殖民者与甘地妥协,这体现了它的第二个特点——妥协性。
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展示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评价一个人是否伟大,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帝王领袖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而甘地就是最伟大的人,伟大的灵魂,因此他被称为圣雄。因为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突出贡献,他被人们称为印度独立之父。
材料二: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般的错误”,宣布停止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场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积极影响: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消极影响:它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设计意图)由甘地的遭遇导入本节内容,利用文字材料扩充本小节知识,使学生能更加清晰的厘清所需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后,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虽然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仍然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动画,直观了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知识点。
过渡:学完了埃及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埃及,看看那里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扎格鲁尔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后在埃及历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的职务。1918年开始,领导埃及争取独立的运动。1924年,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他也成为埃及独立后第一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1.华夫脱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上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2.华夫脱运动的内容
教师: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那么,为了获取独立,扎格鲁尔等人又是如何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华夫脱运动的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华夫脱运动的过程:(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他们组织代表团准备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其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规模逐渐扩大。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
展示图片:
教师: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
3.华夫脱运动的意义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华夫脱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一场爱国民族主义运动。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比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异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相同点:
(1)背景:都是在一战的发生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加强殖民统治的结果;
(2)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3)斗争对象:英国殖民者;
(4)斗争方式:和平手段;
(5)影响: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
不同点:结果不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领导者决定终止,致使印度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埃及取得了有条件的独立。
(设计意图)本节主要阐述了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分别从华夫脱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来讲解。最后再通过比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异同点,不仅能使学生更加顺利的接受新知识,也能锻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取得有条件独立的埃及华夫脱运动”视频,直观了解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知识点。
过渡:当亚洲的民族运动不断高涨的同时,在大洋彼岸的拉丁美洲也有一场民族民主运动正在发生。它发生在哪里?又是由谁领导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卡德纳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参加过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曾任墨西哥总统、少将。他领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墨西哥改革(即卡德纳斯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3)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2.卡德纳斯改革的目的及内容
教师: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卡德纳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分为三部分: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来。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①政治上: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经济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③教育上: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一下,这场改革对哪个阶级有利?它对墨西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3.卡德纳斯改革的性质及意义
教师:卡德纳斯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卡德纳斯改革的讲解主要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展开,从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来逐一阐述,最后用墨西哥城的美丽景象更能使学生印证课本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代表。民族民主运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矛盾的尖锐程度,表现了建立亚非拉独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趋势。
甘地、扎格鲁尔和卡德纳斯这三位伟大人物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刻苦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