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示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3 22:2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本课介绍的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给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吗?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游戏中都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名字,那就是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给我们的印象是集功过于一身的,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展示影视作品和游戏中的武则天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同学们熟悉的影视作品以及历史人物,甚至是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图片展示的是哪一历史人物?这一人物在历史上又作何影响?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的建立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说隋炀帝的残暴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李渊在中原起义,隋炀帝被杀,建立起了唐朝。
展示图片《隋末农民大起义》:
教师:请他同学们结合所学书本知识,找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唐太祖李渊
展示图片《唐初统一全国的战争形势》
【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唐太祖》
教师: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设计意图)回顾隋炀帝暴政,了解李渊生平,使学生更易理解唐朝的建立。
过渡: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成为太子并掌握实权,后高祖内禅,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
展示相关图片:
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教师:唐太宗(627年-649年)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时期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又为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颁布了哪些措施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勤勉),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2)吸收历史教训,善于纳谏;
(3)唐太宗勤于政务;
(4)唐太宗知人善任,广纳贤士。
2.贞观之治的措施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贞观之治时期的举措。
展示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
---《贞观政要·论务农》
展示图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律残片》
展示图片《唐太宗时的新科进士》《科举考试的考核内容》
展示图片《隋朝疆域图》《唐前期的疆域图》
(1)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规定官员行为,防止职权的滥用和误用;
(3)选官制度: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国学规模;
(4)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加强民族间交流。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李世民的爱民思想”视频,直观了解李世民爱民的知识点。
过渡:经过努力,贞观之治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
3.贞观之治的影响
展示材料: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教师总结:
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史学材料和相关图片,详细阐述由贞观之治的措施到贞观之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
过渡: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一生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出现自唐朝,她会带来哪些新的景象呢?
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武则天其人
展示图片《武则天》:
教师: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的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了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措施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内容,总结归纳武则天时期统治措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
(4)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阅读书本知识,主动探寻知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总结概况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取课本中的有效信息,总结归纳武则天在位期间的改革措施,对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过渡: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接下来,通过一则小故事进一步的来了解一下。
【知识拓展】
唐·骆宾王·《讨武曌檄》这篇檄文作于嗣圣元年,当时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有登基称帝的野心。徐敬业准备起兵讨伐武则天,当时骆宾王在徐敬业手下做幕下,任文艺,此文即作于此时。在当时影响巨大,也是时代新风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
据说,武则天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有大臣说是骆宾王所作,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见于《新唐书》本传)。
一方面看出骆宾王才气斐然,让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另一方面看出武则天爱惜人才。
过渡:武则天作为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呢?如何评价她?
3.武则天的功与过
功: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颇具政治才能,打击贵族势力,招揽人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使唐朝的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过: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教,大搞阴谋诡计。
展示图片《无字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渡:无字碑虽无字,但无声胜有声,武则天的一生为唐朝的下一个盛世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其人
展示图片《唐玄宗》:
教师:712年,李隆基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年号开元。“开元盛世”开启。唐玄宗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开元盛世时期的措施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提取相关信息,找出唐玄宗采取的措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开元盛世的影响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元,讨论唐玄宗采取的这些措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运用表格精简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活动。通过本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小结】
自唐朝建立以来,经过唐玄宗、武则天等治理,经济和文化得了发展,最后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此景象,是帝王的励精图治和人民的辛勤努力的结果。
我们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是国家领导人兢兢业业和全体人民辛苦耕耘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