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一节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积的乘方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底数幂乘法和幂的乘方的基础上,并掌握了整式乘法的一般学习方法后,来研究和学习积的乘方的意义及其法则,所以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类比性。积的乘方是整式乘法运算中相比较较有难度的高级运算,它的研究与学习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可为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及其他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法则,熟练应用这一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法则的过程,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推导而得来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积的乘方的法则,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难点:运用整式乘法的法则的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并针对形如 这类问题叫做积的乘方。 学生自主探究,复习旧知并发现问题,为新课的导入设疑。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展示课题,揭示目标教师解读目标,强调重难点。 理解并熟记目标,为新课学习确定方向。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是什么。
探究新知教师巡视,并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探究结束后,展示推导过程及依据。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完成学习任务,同桌或邻桌交流。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教师强调积的乘方的意义,归纳法则,讲解运用方法。 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意义及法则。 突出教学重点。
例题示范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特征,熟练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运算,并用规范的过程进行示范。 学生结合积的乘方法则,自主练习,并由四名学生进行板演,进一步理解积的乘方的法则及其运用。结合示范过程自查自纠,并进行反思加深理解。 加深对积的乘方的法则的理解,规范解题过程。
基础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当堂完成训练题目,并对训练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和精讲。 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认真完成训练作业,同桌或邻桌间交流心得,进一步加深对积的乘方的法则的理解。 灵活运用整式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进一步夯实基础。
提升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过程讲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反向应用。重点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尝试解答,质疑并反思。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积的乘方的法则的应用能力,发展潜能。
8.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 知识回顾
9.作业设置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14.1.3 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法则 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
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直观。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的课堂研究形式,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课堂上的提升训练,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挑战意识。
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以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法渗透,自然地把学习方法结合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数学王国里,成功和机遇永远属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
观察以上各式,它们的底数分别是什么?结果各是多少?怎样进行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