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 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 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 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纳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 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个偏旁,会写“午”等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词语和短语。知道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说一说喜欢的食物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长句子,初步感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学习课文语言,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喜欢吃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个看美食猜节日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小小汤圆,圆圆又圆。
生:是元宵节。
师:一盘水饺,
生:春节、冬至等。
师:换一种方式考考你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
生:端午节吃粽子。从而引出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有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粽子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10课《端午粽》。
2、板书课题:10、端午粽
二、学习生字
1、学习课题中的“午”字。
(1)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介绍识字方法。
(2)学写生字四部曲:
①先观察结构。
②找关键笔画和压线笔。
③数空笔顺。
④描红、书写
2、认识新偏旁“米”字旁和“立”字旁。
(1)“立、米”做偏旁时和生字“立、米”的不同。
(2)“粽”为什么是米字旁,让学生知道这是个形声字。
三、学习字词句,扫清文中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检查认字情况。
(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带着拼音齐读。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并纠正。
(3)指生读。
(4)小老师领读。
(5)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师引导多钟方法识记。如:归纳法、看图识字法等。
2、出示文中词语认读。
3、指导读好长句子。
(1)出示长句子,从词语到短语再到借助“/”停顿符号帮忙读。
(2)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
1、快速读课文,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2、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外婆在什么时候准备了什么盼“我们”回去。
3、外婆包的粽子什么样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想想那句话是写了粽子的样子?
(1)出示第一句话,一起读。
(2)通过这句话,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3)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①出示: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板书:色
②出示句子对比,衬托出叠词的描写特点和节奏。
(4)边读边剥开粽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4、读第二句,想想这句写了粽子的什么?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清香。板书:香
5、剥开粽子,咬一口粽子,尝尝什么味道?
生:又黏又甜。板书:味
6、积累:
(1)还有什么食物是又黏又甜?地瓜、年糕、汤圆
(2)再说几个这样同时写出食物的两个特点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五、拓展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除了香甜的粽子,还有鲜美多汁的灌汤包,结合图片,根据提示语介绍一下灌汤包。
六、作业布置:放学回家后,搜集有关端午粽或是粽子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10《端午粽》课后反思
教育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细节决定成败,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反思: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按照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教学思路,对本课 13个生字和带有生字的词语集中出示,通过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词语。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合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交流如何识记生字,将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果。写字教学按照“看-找—数—描,扎实落实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二、做好长句子朗读指导
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长句子进行指导。从把握句子结构、读好偏正短语和按照提示读好句子停顿两方面入手,逐层落实朗读指导。此外,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去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好语气和语调。
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借助图片展示、联系生活、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发现,积累“又_____又_____”形式的词语,在说话练习中巩固和运用。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重点表现为:
一、写字教学落实得不扎实,学写得生字有点少,也没有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示和讲评。
二、指导阅读方面做的不够细致,前面认识生字用时过多,阅读的还是少。为此,今后教学中,还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设计,改机评价方式,指导学生切实将字音读准、字形记清,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逐步积累语言,提要运用能力,扎扎实实教好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