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行星的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2、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3、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理。
1、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2、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
学习重点
新课学习
思考
不同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行星运行的轨道有怎样的特点?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阅读:P44-P46
1、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
※?两个关注点
2、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内容?
※?说明了什么
3、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
※?什么是半长轴
k和什么因素有关
周期指环绕什么星球的周期
一年是怎么定义的,一月指什么
问题导引
土星
行星轨道
太阳
焦点
地球
火星
天体运行的处理思维
两个近似处理:轨道
运动
开普勒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开普勒运动定律虽然是研究太阳系得出的结论,但事实证明它对其他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行星-卫星系统)和双星系统都成立。
1、判断正误。
(1)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运动.( )
(2)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它们到太阳的距离都相同.( )
(3)同一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 )
(4)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周期越长.( )
(5)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数k与行星无关,与太阳也无关.( )
课堂练习
×
√
×
√
×
2、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和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C
课堂练习
3、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月球运行轨道的中心
B.地球在近日点的运行速度大于其在远日点的运行速度
C.地球与月球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立方之比
D.相同时间内,地球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月球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
B
课堂练习
4、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动半径的 ,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为
C
课堂练习
7、如图1所示是行星m绕太阳M运行情况的示意图,A点是远日点,B点是近日点,CD是椭圆轨道的短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运动到A点时速度最大
B.行星运动到C点或D点时速度最小
C.行星从C点顺时针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D.行星从B点顺时针运动到D点的时间与从A点顺时针
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等
C
课堂练习
日心说
地心说
观点提出人物
主要观点(在课本上划出)
托 勒 密
哥白尼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伽利略、布鲁诺
生活经验得出
天文观测得出
物理学史
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研究过程
局限性:
无论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古人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学史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探索:
在哥白尼之后,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较仔细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在第谷之前,人们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大约是10 ,第谷把这个不确定性减小到2 。
观测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观点,得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第谷
物理学史
1.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分别是什么?
2.行星的近似处理是什么?
课堂小结
物理之美 在于千变万化
物理之魅力 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