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3 19:2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热融湖
专题
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
"星星点点的湖泊,像被随手撒落的钻石,镶嵌在天鹅绒般质地的高原草甸中,好一幅沁人心脾的美景,让人油然而起诗意——“星宿海”,这样的名字才撑得起这片美景。"
——单之蔷《热融湖塘里的康德》
一、热融湖
区别:
热喀斯特地貌是地下冰融化地表下陷而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而形成的;
热融湖是冻土融化后地面塌陷形成的湖泊,是热喀斯特的一种重要类型。
热:
自然:气候转暖、温差增大等
人为:破坏植被、开荒、挖沟、筑路、修水库等
融:
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沉陷
消亡期:持续扩张的热融湖可能与径流或相邻湖盆相遇,进而排水。一旦开始排水,湖泊即停止生长,被水生植物、泥炭、沉积物等填满,最终消失
二、热融湖形成过程
形成前:多年冻土层稳定,地下冰未融化
初始期: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受热融化,地表下陷,地表水汇聚
成熟期:湖盆大量蓄水,向周围和下方冻土提供热量。向外,湖岸坍塌后退,湖面不断扩大;向下,湖泊最深可达多年冻土层下限
三、热融湖与环境
①对岩石圈的影响
一方面,改变地表形态--
首先,热融湖会导致多年冻土层融化,地表塌陷,湖岸坍塌后退,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其次,热融湖塘的融化具有连锁性,所以热融湖通常成片出现,从远处或高空望去,就像满天繁星一样,形成美丽的“星宿海”
另一方面,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由于热融湖区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所以冻土的土壤质地、含水量 、容重以及土壤养分都发生了强烈改变
②对大气圈的影响:
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湖塘出现冒泡的现象。当湖面冰封时,一个个气泡被冻结在透明的冰层中,出现与“气泡湖”相同的景观。
有研究表明,热融湖加快了冻土的融化速度,使土壤中储存的碳大量释放,加剧了全球变暖。
寒湿地有天然“储碳库”及气候变化“缓冲器”之称。由于长期淹水和低温的环境特征,高寒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湿地中的植物枯落物不能被快速分解,这使得有机碳在高寒湿地中大量积累。经过千万年的变化,这些有机碳最终形成厚厚的泥炭层。碳被长久地固定在泥炭湿地中,使泥炭湿地成为重要的碳汇。
据研究,泥炭湿地是陆地各类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碳堆积量最大、碳积累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
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研究表明,其蕴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这些碳以固态形式被封存在土里。但一旦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就会融化,封存的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或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加速气候变暖。
北极苔原地区的湖泊正冒着“甲烷气泡”
俄罗斯西伯利亚再现神秘巨坑(甲烷爆炸)
由于排水疏干、泥炭开采、火灾等原因,泥炭湿地不断遭到破坏,千百年来储存在泥炭湿地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泥炭湿地从碳汇转化成碳源。
②对水圈的影响:
热融湖大量蓄水形成湖泊,局地蒸发和降水将受到影响,且当湖泊面积扩大时,与其他湖泊和径流相贯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状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其他:影响人类的工程建设
随着冻土区道路、输油管线等线性工程的大量修建,热融湖作为一种工程地质灾害,会显著影响工程基础的热稳定性,诱发冻土地带路基沉陷、变形等,危害工程安全。
④对生物圈的影响:
热融湖演化过程破坏了地表植被根系的物质基础,而且,地面沉陷、土壤流失会严重破坏植被的根系,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冻土融化后,会将原来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出来,影响生态环境。
四、热融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互作用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和覆盖物(土壤或植被)失去支撑,形成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微生物加速有机碳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
热融滑塌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最可能见到该类湖泊的地区是
A.西欧平原 B.东非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2、关于热融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湖底温度越高,湖半径增加速率越快 ②湖边冻土温度越高,湖面越容易扩大
③随着气温的升高,湖底会持续下降 ④湖泊收缩变干后,湖底会逐步回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热融湖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湖岸垮塌后退 ②融化区土壤含水量减少 ③湖区出现酸雨 ④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C
D
近年来,在多年冻土地区局部出现一些湖泊,被称为热融湖。通常冻土中储存着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材料,回答1-3题
在高纬度大陆平原地区,如果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会导致滑塌、沉降,从而形成热融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热融湖边“醉树”的出现是由于( )
A.水分过多 B.地面沉降 C.地表滑塌 D.湖面缩小
5.解冻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 )
A.大气 B.湖水 C.地热 D.冰楔融化
6.冰楔上宽下窄的原因主要是( )
A.太阳辐射的差异 B.地表较寒冷 C.气温变化大 D.地下水减少
C
B
C
条件:严寒的气候;有深入到冻土层(永冻层)中的裂隙;冰楔围岩具有可塑性。
作用:冰楔膨胀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冰楔融化,为热融湖塘提供水源;冰楔融化,导致周边冻土坍塌。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表层有覆盖物(土壤或植被);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在多年冻土分布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冰体填充裂隙,剖面呈楔状,称为冰楔。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开始退化,随着地下冰(冰禊)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沉降等地貌,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湖塘的扩张以湖岸坍塌为主要形式。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部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又排放到大气中。图左为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图右为热融湖塘发育图。
(1)说出冰楔形成的条件及其在热融湖塘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汇集;水体吸收热量后(或蓄热多)加剧边坡冻土融化滑塌,热融湖塘逐步扩张。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表层有覆盖物(土壤或植被);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在多年冻土分布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冰体填充裂隙,剖面呈楔状,称为冰楔。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开始退化,随着地下冰(冰禊)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沉降等地貌,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湖塘的扩张以湖岸坍塌为主要形式。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部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又排放到大气中。图左为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图右为热融湖塘发育图。
(2)简述热融湖塘的发育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