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课时练习
选择题
1.“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下列不会出现在这一法令中的规定是( )
A.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
D.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4.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5.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6.土地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次意义非凡的历史大事。以下对其意义的表述,较为完整准确的是( )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最有意义的成果是( )
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充满信心 D.各地土地改革没出现任何偏差
9.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反国家分裂法》
10.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减租减息
11.195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次土地改革( )
A.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B.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12.“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就是政治上的。”该材料中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是(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3.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4.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
二、非选择题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达70%的中国农民没有土地,国民党却漠视亿万农民的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政治上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绝大多数农民的状况。
材料二 1950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材料三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影响。
答案
1-5CADBA 6-10ADCBA 11-15ABBAC
16、(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实现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7、(1)大部分农民没有土地(或:农民迫切需要土地)。(意思相近即可)
(2)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