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卷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 杨坚 B.605年 隋文帝
C.589年 杨坚 D.611年 隋文帝
2.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下列事件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
①统一南北 ②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③开通大运河 ④科举制度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A.开通运河 B.统一全国 C.长安称帝 D.重用魏征
5.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议政王大臣会议
7.对比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8.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9.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0.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西藏正式成为唐的一部分
B.加强了唐藩友好交往,促进了唐藩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D.有利于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12. “天可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学者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对天可汗制度的研究,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的局势下,如何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历史上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13.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14.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兵马俑 C.骑驼乐舞俑 D.邢窑白瓷
1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中所描写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8.唐朝时期,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19.“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20.黄巢起义后,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
(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并说出该事件的影响?
参考答案
1-5AAAC C 6-10CDBDD 11-15BADCB 16-20DDCBB
21.(1)科举制。武则天。(2)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3)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4)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
22.(1)玄奘;长安.
(2)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3)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