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ABC≌△EDC,得到AB=DE,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SAS
B.AAS
C.SSS
D.ASA
2.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直立在桌面上,顶点A顶着桌面,若另外两个顶点与桌面的距离分别为5cm和3cm,过另外两个顶点向桌面作垂线,则两个垂足之间的距离DE为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则在卡钳的设计中,AO,BO,CO,DO应满足的条件是( )
A.AO= CO
B.BO= DO
C.AC= BD
D.AO=CO且BO=DO
4.如图,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时,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过点D画出BF的垂线DE,当点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证明△EDC≌△ABC,从而得到ED=AB,则测得ED的长就是两点A,B的距离.判定△EDC≌△ABC的依据是( )
A.边边边
B.角边角
C.全等三角形定义
D.边角边
5.如图所示,有两个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左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AB与右边滑梯的高度DE相等,测得BC=2.5米,则EF= .
6.没有量角器,利用刻度尺或三角板也能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下面是小彬的作法,他的作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小彬的作法:如图所示,角平分线的刻度尺作法:①利用刻度尺在∠AOB的两边分别取OD=OC;②连接CD,利用刻度尺作出CD的中点E;③作射线OE.所以射线OE为∠AOB的平分线.
7.如图,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的距离.
(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C,使AO=CO,你能完成上面的图形吗?
(2)说明如何求AB间的距离.
8.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点A处,在河的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点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30步到达一棵树的点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30步到达点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共走了140步.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估计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9.如图,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河流的岸边B处,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
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棵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
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时停止行走;
④测得DE的长为5米.
(1)求河的宽度是多少米;
(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故选D.
2.答案:8cm
解析:由∠CAB=90°得∠CAE+∠BAD=90°,因为∠ADB=90°,所以∠ABD+∠BAD=90°,所以∠CAE=∠ABD.又因为∠AEC=∠ADB=90°,AC=AB,所以△ACE≌△BAD.从而AE=BD,CE=AD,所以DE=AE+AD= BD+CE=5+3=8(cm).
3.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小明设计的这种用于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满足∠AOB=∠COD.为使CD=AB,则需要使△AOB≌△COD(SAS)才能满足工具的用途,即测出工件内径AB的长度.为使△AOB≌△COD,则必须同时满足AO=CO和BO=DO,故选D.
4.答案:B
解析:因为∠ACB=∠DCE,CD=BC,∠ABC=∠EDC=90°,所以△EDC≌△ABC(ASA).故选B.
5.答案:2.5米
解析:由题意,因为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左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AB与右边滑梯的高度DE相等,所以AC=DF,AB=DE.又因为∠BAC=∠EDF,所以△BAC≌△EDF(SAS),所以EF=BC=2.5米.
6.答案:小彬的作法正确.理由如下:由作法可知,OD=OC,CE=DE,而OE=OE,所以△COE≌△DOE,所以∠AOE=∠BOE,所以OE就是∠AOB的平分线.
7.解析:(1)如图,连接BO并延长到D,使DO=BO,并连接DC.
(2)因为在△AOB和△COD中,所以△AOB≌△COD(SAS),所以AB=CD.又因为可以测量出CD的长度,所以由CD的长度可知AB间的距离.
8.解析:(1)所画示意图如下:
(2)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约为40米.理由:
在△ABC和△DEC中,所以△ABC≌△DEC(ASA),
所以AB=DE.
又因为小刚共走了140步,其中AD走了60步,所以走完DE走了80步,
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50厘米=0.5米,则DE=80×0.5=40(米).
故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约为40米.
9.答案:见解析
解析:(1)河的宽度是5m.
(2)证明:由题意知BC=DC,∠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
∴△ABC≌△EDC(ASA),
∴AB=ED,
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