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课题:鹊桥仙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备课日期: 2022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秦观婉约的词风。 2、理解词意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里蕴涵的情致理趣。 3、掌握赏析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秦观在词中所表现独特的爱情观。 感受秦观在“辞”“情”之间的用笔。
学 习 过 程
《鹊桥仙》教学设计 导入: 古人按风格特色的不同将宋词分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派中,有一位词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是婉约派的代表,他就是北宋词人秦观。秦观的一些词在婉约清丽之外自有一份豪气,他的名篇《鹊桥仙》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这首词。 环节一:读 词在古代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而秦观又通晓音律,所以他的词音韵和美。现在我们就来诵读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秦观词的音韵之美。 朗读指导 (1)抑扬顿挫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抑)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扬)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抑)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扬) (2)韵脚清晰、停顿 度、数、路、暮 环节二:诗歌细读 (过渡)秦观的词不仅有韵律和美这一个特点。评论家对他的词还有这样的评论: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可见,秦观的词文辞与情感都非常出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走进秦观的词,去欣赏他的辞与情。 《鹊桥仙》这个词牌多以抒写牛郎织女七夕的离愁别恨为主题,秦观的《鹊桥仙》在前人的基础上翻出新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诗人仰望星空,看到了各种纤细的云编织出了各种巧妙的图案,流星不时飞快地划过夜空,牛郎和织女在夜里即将渡过辽阔的银河去相会。这三句话描写了天上的景色和牛郎织女就要相会了。词人们对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描写很多。我们看看北宋名家柳永是怎样写的: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星娥指织女,织女感叹长久地被银河阻隔,急于赴约会,叙旧情,驾着风车快速地渡过了银河。用一个词来概括—下柳永笔下织女的心理特点——急切!秦观笔下的牛郎织女有吗? 其实是有的,一个“飞”字,明写“星”的流速,暗表牛郎织女的急切内心。这体现了秦观词含蓄、婉约的特色。 经过前面的铺垫,终于,牛郎和织女要相见了。词中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词人特定用“金风”和“玉露”这两个事物代替牛郎织女,为什么?这两者是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他们爱情的纯洁和高贵。 “一”和“无数”这两个字也用得很好,他们一年一次的相会比人世间无数的会面更加珍贵,说明牛郎织女之间高尚圣洁的爱情与人间的凡俗之爱是不同的。 词人接下来更加细致地描绘了他们相见的场景,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意、重聚相守的时光就像是水和梦一般。在这里,这次的相见不仅仅是含有甜蜜,还暗暗隐含了不安在其中。“水”是流动的,“梦”是虚幻的,仿佛美好的同时又是不能永恒的。该说离别的时候终将到来,二人都不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 对牛郎织女的相会与离别,南宋词人范成大有过一段精彩的描写,我们来看看。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范成大词中“愁”字出现的最多。秦观的词中也有愁,只是表现的比较委婉含蓄。 情有多浓,离愁就会有多深,既然词人写他们二人“柔情似水”,那此刻,他们的愁就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这种离愁,自古就有,所以人们总是努力地冲淡它、消解它。有人提出两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死和爱。 这两种方法中,“死”可以较彻底地让离愁消解,让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但太消极了。我们可以这样想,离愁源于“爱”,那冲淡这种由爱所带来的愁最好使用“爱”来消解。秦观就选择了后者。他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你们认为能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对爱情怀有怎样的信念 ——执着、信任、坚贞不渝。看来用于形容伟大爱情的词语都可以用在这里。这两句词表达了一种伟大的爱情观。在秦观眼里,爱情可以超越时空,比死还要永恒。能对爱情理解到这样的高度,与秦观的人生经历也有关系。我们来看看秦观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秦观幼年丧母,家道中落。自幼读书乡间。屡次应试,皆尝败果。人至中年,得遇苏轼。苏轼以为其有屈宋之才。后经苏轼举荐为官,终因苏轼被贬而屡遭牵连。足迹遍布荒远。新帝登基,遇赦放还,客死滕州,终成遗憾。后人怀之日:“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 秦观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人间的绝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里凝聚着词人对爱情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总结: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虽采用了古老的牛郎织女传说,却一反中国“白头偕老”式的爱情理念,以其深沉执著却又高度理性的爱情主题,成为爱情诗歌中难以替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