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1、演唱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1、演唱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丢丢铜仔》教案
一﹑教学理念:
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传承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交流﹑讨论如何更好的将歌曲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节奏和演唱歌曲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
三﹑教学重点:熟练演唱《丢丢铜仔》,共同合作学习体会﹑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四、教学难点:节奏速度的把握;多声部协调配合
五﹑教具准备: 钢琴、电钢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内蒙歌曲《春天又来临》,感受不同地域歌曲风格的不同
(二)背景介绍:
提问1,《丢丢铜仔》是哪里流传的民歌?及其歌曲背景?
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相似,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知道是什么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
(三)1,熟练歌曲《丢丢铜仔》及节奏游戏配合
《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曲,歌曲的结构形式为小二段式,第一段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加入了虚字衬句。“丢丢铜”模拟水滴滴落的生意
2﹑随钢琴习唱:提问应该用怎样的歌声和情感去演唱才能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境呢?答:简洁流畅的节奏﹑轻轻跳跃的旋律,甜美干净、充满韵律美的歌声,感情真挚﹑欢快﹑略带俏皮可爱。
节奏练习:
① 2/4 X X ︱ X X ︱
② 2/4 XX XX ︱XX XX ︱
③ 2/4 XXX 0︱XXX 0 ︱
④ 2/4 XXX XX︱XXX XX ︱
4,两个声部到五个声部进行合唱节奏混合练习,注意句尾换气﹑声音协调﹑速度统一﹑声情并茂等,之后两组交换声部进行练习。
5,随钢琴将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把握好音准和节奏,之后逐渐加入节奏。
师:我们在第二单元讲过有关管弦乐队的知识,,请问这首歌用大管、大号、低音提琴是否适合?引导生答应该选用灵活的乐器。
6,分领唱与齐唱,并配合各个节奏练习。
注意 ╭3╮ ╭3╮ 中三连音的演唱,可通过划三角形的方式
X X X X X X X X加强对三连音的训练。
7,加入小打击乐器,教师钢琴伴奏,歌声及四个打击乐节奏声部同时进行,
8﹑全体学生合作演绎,巩固全歌.各组采用稍快的速度﹑适当的力度﹑喜悦的心情来将歌曲演绎。
(四)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丢丢铜仔》,我们发现这首歌曲可以通过节奏﹑领唱﹑齐唱﹑合唱﹑加入背景音响的形式来表现, 各组中的声部合理安排,力求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让我们一同来将它演绎吧!。
(五)布置课后作业
熟练《丢丢铜仔》及设计与之适宜的各种节奏配合。查阅小调的起源特点,并与搭档熟练歌曲与节奏配合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