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1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1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文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随伴奏演唱《呼伦贝尔大草原》,演唱之前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中写的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色?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出示歌词,教师演唱,然后对《呼伦贝尔大草原》进行简单介绍
2、教师提问:你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你心中的内蒙古草原是怎样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内蒙古大草原,一起来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本节课我们将按风土人情、民族音乐、载歌载舞三个环节进行学习。
二、新知学习
(一)风土人情
1、播放蒙古风光视频,然后让学生描绘一下所看到的画面,是否对草原美景非常向往?
2、提问:你知道蒙古族的哪些情况
3、教师简单介绍蒙古的民族特色、文化风俗。
(二)民族音乐
A.欣赏蒙古民歌《牧歌》
1、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首歌曲是蒙古牧民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
2、 教师说明: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女高、女低、 男高、男低)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B.欣赏蒙古民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
2、提问: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样表现了蒙古大草原的什么景色?这首歌曲与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有无伴奏、有无多声部)
3、介绍演唱者德德玛和女中音的特点。
C.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师强调演唱技巧
(三)、载歌载舞
1、教师: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2、介绍蒙古舞蹈的基本特点: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
3、教学生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4、学生练习并表演。
三、知识拓展
1、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描写蒙古风土人情的歌曲吗?能唱出来吗?
2、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乘着歌声的翅膀、听着马头琴独特的音色,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更增加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查阅资料增长知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内蒙大草原,我的下一站。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基本环节比较清楚,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学习了蒙古民歌的特点,欣赏了民歌《牧歌》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通过肢体语言来阐述歌曲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音乐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但在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知过程引导不太成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教学内容设计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