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听赏)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听赏)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耳其进行曲》欣赏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在音乐活动中熟悉、演唱乐曲的音乐主题;并能在对乐曲的完整听赏之后探索出乐曲的结构,对乐曲有整体的把握;体会乐曲力度、曲调、音色的变化对音乐气氛营造效果的影响;
借助图形符号、动作等辅助欣赏音乐、演唱音乐主题旋律;并在图形符号的基础上运用纸张精准地表现音乐;
通过一些列的音乐活动欣赏乐曲,感受欢快热烈、鼓舞士气的土耳其进行曲音乐气氛;培养学生聆听古典音乐的兴趣与探索古典音乐之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熟悉音乐主题;探索音乐结构;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音乐主题的准确演唱;乐曲结构的完整把握;乐曲的精准表现。
教学准备:
提前通知学生带纸笔;钢琴;
教学过程:
以“节奏”为抓手,聆听音乐主题:
1、板书节奏“X O| X O|X O| XX X |”,引导学生念读、拍击该条节奏;
2、将第三小节的“X”更换为“︴”,并辅以手势,再次念读该节奏;X O| X O|︴O| XX X ||
3、加长节奏:将整个主题的节奏型都板书在黑板上(包括反复记号),要求学生拍出这条节奏;
X O| X O|︴O| XX X |
X O| X O|︴O| X O |
X O| X O|X X| X X :||
X O| X O|︴O| XX X ||
教师唱、学生拍:学生在拍上述节奏的同时教师开始哼唱主题旋律进行“干扰”;
音乐中的节奏:学生以音乐主题为背景拍上述节奏,并用心感受:情绪;
聆听与观察,发现力度的变化、对比:教师按照音乐的力度变化、越来越兴奋的情绪、用拍手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重新拍击一遍节奏,学生边聆听边分辨:“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拍的?与你的有什么不同?”(特别提示反复时“第1遍和第2遍的区别是什么?”)
力度变化:第1遍:p
第2遍:mp-mf-f 由弱到强,层次分明。
情绪变化:跟随力度变化做出的反应;
手位变化:因为音高的起伏。
学生再次在音乐中拍击节奏:学生在聆听与观看完教师的对比拍击之后发现整个主题部
分的力度变化、情绪变化与音高起伏,并在再次聆听时尽量做到上述变化。
(此环节可重复多次,视学生情况而定,如先“在座位上作波浪形状聆听一边,再起立下座位作波浪线处下蹲再起立又听一遍”)
课题揭示与音乐主题:
课题揭示:
这段听起来非常有趣、力度变化丰富的音乐截取自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而这段音乐就是这首乐曲中最核心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音乐主题”。
2、对照图谱,再次聆听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往往是作曲家表达自己整首乐曲中心思想的重要部分,这首《土耳其进行曲》也不例外。威武雄壮、朝气蓬勃、队列整齐有序、迈着刚健步伐的土耳其士兵就随着这段音乐主题从远处向我们走来,不信,请你边听边看边想象!
(1)边聆听音乐,教师边画音乐图谱。学生观看并聆听。“一副音乐主题的图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视情况而定:主题由两个乐句在不同的力度要求下完整重复之后再在一个小乐句之后结束。)
(2)分析图谱、哼唱主题:逐一分析图谱中的元素与音乐的联系,并立即哼唱。“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划一划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吧”(可重复练习)
(3)视唱主题:“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音乐主题图谱本来的面目吧!”教师带领学生慢速视唱主题,跟钢琴再次巩固视唱,之后再次对比聆听音乐,唱主题旋律。
三、乐曲风格与结构:
1、主题乐曲风格感受与主题次数的体验:
(1)“大调式”是一种让人听起来觉得有明朗、雄壮色彩的调式,一般的行进音乐都使
用它。之所以我们能从这段音乐主题中感受到威武雄壮、铿锵有力,那是因为作曲家也使用了这种调式,现在我们全体起立,随着音乐由弱到强踏起步来、感受主题中大调式的生机勃勃与铿锵有力吧!
但是,如果你听到的不是音乐主题,就请你原地站着不动,直到主题音乐再次响起,我们才可以继续踏步。
(2)主题出现的次数及“留疑”:你一共停下了几次?主题一共出现了多少次?学生发表意见
(有多种意见,还可以看到有些同学想迈出脚步又不确定的样子。)
再次聆听完整音乐,教师画完整图谱做提示(粉笔颜色的区分,注意排版)
:随着教师的图谱聆听音乐,学生上台进行标记,得出“主题次数”的答案。A A A
尾声:观察图谱,并联系之前的“留疑”——结束时有同学想站起来,然后对图谱进行分析,得出“尾声”的结论;
2、变奏音乐:
解决“留疑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间不确定是否该迈出脚步的地方有什么特点”,从图谱出发观察——与音乐主题的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与“相同之处”)。得出结论:由主题变化而来,称之为“变奏部分” A’
乐曲结构:
主题首先呈现,并穿插着变奏部分循环往复的多次出现,称之为“变奏曲式”。
A A’ A A’ A +尾声
(力度:整首乐曲又p到ff,再到若有若无的pp)
完整聆听乐曲,并在行走中表现
让我们在完整的《土耳其进行曲》中再次踏起步来,一边感受变奏曲式中主题音乐大调式的明朗与雄壮、整首乐曲从p到ff再在尾声时pp的丰富力度变化,一边想象自己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威武士兵吧!
乐曲的音乐表现:
《土耳其进行曲》其实是当时欧洲的一种“流行曲风”,称之为“土耳其风”,相传土耳
其军队就是用这种“土耳其风”的行进式军乐为队伍的行进伴奏,鼓舞士气。今天我们欣赏了这首乐曲之后,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组建一个军乐队为队列行进伴奏一下呢?
(说出学生的心声:没有乐器。灵机一动:运用纸张。)
乐器的选择:
打击乐:怎样才能表现出大鼓的声音呢?
吹管乐:
小型打击乐:
(学生先说,教师来统一)
表现:主题响起时,就用纸张进行伴奏
课堂延展:
最开始,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并不是管弦乐队或者军乐队所演奏,而是一首钢琴独奏
曲。因为我们伟大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位作曲家,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在他的智慧下,钢琴也开始变得更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钢琴版的《土耳其进行曲》,一边听,一边根据音乐的节拍,以你自己的速度,一笔一划,写一写有关《土耳其进行曲》、有关贝多芬的词语吧!(注意提示学生节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