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文本研读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二、创意说明
掌握本篇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学会用说明性的文字描述事物的形成过程。认识并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组织活动(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没有脚的,是没有形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比如用钟表,日历以及用铜壶滴漏,那么大自然是用什么法子来记录时间呢?(岩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岩石到底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三)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文章5—22小节,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岩石通过 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明确:1、岩石通过它的厚度及岩层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2、岩石的厚度与岩层的形成都离不开岩石的形成,那么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6小节,来描述一下它的形成过程。
明确: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3、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这一过程中, 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用圈点勾画法圈划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明确:岩石→破碎→分裂→旅行→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4、用简洁的说明性语言把刚才的内容串联起来描述一下岩石的形成过程呢?可以在课本的空白处上写一下。
小结:那么除了上面的方法,岩石还通过什么方法来记录时间呢?
5、快速浏览22——29小节,说一说岩石记录时间踪迹的另一种方法?
明确:岩石通过历史痕迹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6、那么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呢?请同学们细读第22——29小节,并适当圈划。
明确: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出示化石图片)、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7、看来,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很多的记录,那么读懂它们有何意义呢?让我们齐声朗读第31小节
教师小结:是呀,读懂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而且还能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到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这种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的说明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拓展延伸
1、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的知识,那么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文,除了知识性,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什么呢?
课中讲堂:科普小品文
科普小品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就是用小品的形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文艺性也是这种文体我们必须掌握的,而老师也在其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些句子
2、品味语言
(1)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拟人)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拟人)
(3)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比喻)
(4)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排比、拟人)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大自然传奇的故事。让我们都做一个有心人,通过时间镌刻在大自然的记录挖掘到更多的属于人类的知识宝藏。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