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速圆周运动 巩固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速圆周运动 巩固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3 22: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巩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皮带轮,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3 倍,a、b是两个皮带轮边缘上的点,在皮带传动过程中没有打滑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1 B.a、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3︰1
C.a、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1 D.a、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3︰1
2.摆式列车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当它转弯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产生转弯需要的向心力;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靠摆式车体的先进性无需对线路等设施进行较大的改造,就可以实现高速行车。假设有一摆式超高速列车在水平面内行驶,以216km/h的速度拐弯,拐弯半径为3.6km,为了避免车厢内的物件、行李侧滑行和站着的乘客失去平衡而跌倒,在拐弯过程中车厢自动倾斜,车厢底部与水平面的倾角θ的正切tanθ约为(  )
A.0.10 B.0.20 C.1.00 D.2.00
3.下面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快慢用线速度描述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同
4.如图甲所示的是家用滚筒式洗衣机,滚筒截面视为半径为R的圆,在洗衣机脱水时,有一件衣物(可视为质点)紧贴筒壁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乙所示,A、C为滚筒的最高和最低点,B、D为与圆心等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物在A、B、C、D四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等
B.衣物在B、D两处所受摩擦力方向相反
C.衣物在C处和A处对筒壁的压力相等
D.要保证衣物能始终贴着筒壁,则滚筒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不得小于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D.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6.如图所示,园林工人正在把一棵枯死的小树苗掰折,已知树苗的长度为L,该工人的两手与树苗的接触位置(树苗被掰折的过程手与树苗接触位置始终不变)距地面高为h,树苗与地面的夹角为α时,该工人手水平向右的速度恰好为v,则树苗转动的角速度为(  )
A. B. C. D.
7.如图所示,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图中双向四车道的总宽度为15m,内车道内边缘半径为105m。假设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75,g取10m/s2,则汽车(  )
A.所受的合力可能为零
B.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C.速度不能超过30m/s
D.速度不能超过41m/s
8.学校运动会增加了自创集体项目“同心追梦”。各班派出30名参赛选手,分成6组在两侧接力区进行接力比赛。比赛时5人一组共同抬着竹竿协作配合,以最快速度向标志物跑,到标志物前,以标志物为圆心,转一圈,继续向下一个标志物绕圈,分别绕完3个标志物后,进入到对面接力区域,将竹竿交给下一组参赛选手,直到全队完成比赛。假设五位质量不同的参赛选手与地面和竹竿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某次绕圈过程中角速度先增加后不变,竹竿长度为L,标志物和竹竿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最外围的同学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围同学的动能最大
B.最里面的同学最容易被甩出去
C.靠近外围的四位同学的线速度与他们到最里面同学的距离成正比
D.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最外围同学所受合外力始终水平指向圆心
9.如图所示,转动轴垂直于光滑水平面,交点O的上方h(A点)处固定细绳的一端,细绳的另一端拴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B,绳长l大于h,转动轴带动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转动的角速度ω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始终受三个力的作用
B.细绳上的拉力始终保持不变
C.要使球不离开水平面,角速度的最大值为
D.若小球飞离了水平面,则角速度可能为
10.如图,有一固定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在其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和B,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迹平面高于B球的轨迹平面。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分别为和,则(  )
A.A、B两球所受弹力的大小之比为3:4 B.A、B两球运动的周期之比为4:3
C.A、B两球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8 D.A、B两球的转速之比为
1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苏轼《蝶恋花·春景》)看见荡秋千,总会勾起儿时的美好,已跨进高中物理大门的你,不能只沉浸在遐想或“佳人笑”中,应习惯用物理的眼光审视荡秋千。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两根绳平行。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竖直向上,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  )
A.200 N B.400 N C.600 N D.800 N
12.如图所示,汽车通过缆绳跨过轻小定滑轮O将重物竖直吊起,汽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已知缆绳与汽车的连接处和滑轮O间的高度差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间t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B.在时间t内,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C.t时刻末,重物的速度大小为
D.t时刻末,缆绳OB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在运行中皮带不打滑,两轮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2/3,M、N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在皮带运行过程中,M、N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ωM:ωN=___;线速度之比vM:vN=_______
 
14.如图所示,有一个中心轴线竖直的锥形漏斗,内壁光滑,内壁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甲和乙,各自在不同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运转周期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甲、乙运转所需的向心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的边缘处放着一个质量为的小金属块,圆盘的半径为,金属块和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为不使金属块从圆盘上掉下来,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___________。
16.如图,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滑动,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倍,大轮上一点S离转轴O1的距离是半径的。则大轮边缘上的P点与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线速度之比为________, 点与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
17.航天员王亚平在运行中的“天宫一号”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给其一个垂直细线的初速度v,若不考虑空气等阻力的影响,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______。在“天宫一号”中做实验,可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题
18.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经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为光滑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以下基本测量工具:天平、秒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1)实验时除了弹簧测力计示数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2)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
(1)在这个实验中采用了______方法;
A.放大B.等效替代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
(2)转动手柄可以使长槽和短槽分别随变速塔轮匀速转动,槽内的球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筒上露出标尺,通过标尺上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数,即可求得两个球所受的______。
四、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3/4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R=1m,A端与圆心O等高,AD为水平面,B点为光滑轨道的最高点且在O的正上方.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进入圆轨道并恰好能通过B点,最后落到水平面C点处.(取g=10m/s2)
求:(1)小球通过轨道B点的速度大小vB;
(2)落点C到A点的水平距离.
21.常见的转动传递方式有皮带传动、链条传动、摩擦传动和齿轮传动。如图是一种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A、B两点分别是两轮轮缘上的点,C是O2B连线的中点,大轮与小轮的半径之比为2:1。若皮带不打滑,试分别求出A、B、C这三个点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比例关系。
22.如图甲所示,长为的传送带以速顺时针匀速转动,其左端A点与一个四分之一光滑圆轨道连接,轨道半径。右端B与一个倾角为30°的斜面连接,B点到地面的高度为。小滑块从光滑圆轨道高h处静止释放,到达A点时的速率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小滑块质量为,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取,求:
(1)若小滑块从处静止释放,小滑块到达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小滑块从处静止释放,小滑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3)要使小滑块刚好平抛在斜面底端C点,小滑块从光滑圆轨道静止释放的高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A
6.C
7.C
8.D
9.C
10.D
11.B
12.D
13. 1:1
14. 大于 等于
15.
16. 1:1 1:4
17. 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18.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以及圆周运动的半径
19. D 向心力大小之比
20.(1)(2)
21.2:2:1,2:1:1,1:2:2
22.(1)45N,方向竖直向下;(2)m/s;(3)0.45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