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共29张PPT)(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共29张PPT)(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22: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
中考文言文
1 《论语》十二则 2 曹刿论战
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7 邹忌讽齐王纳谏
8 出师表 9 桃花源记 10 答谢中书书 11 三峡 12 陋室铭
14 小石潭记15 岳阳楼记16 醉翁亭记 17 爱莲说
18 记承天寺夜游 1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0 湖心亭看雪 21 河中石兽
《三峡》 以生动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注》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在历史学、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二、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二、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重点字词
阙:通“缺”,缺口,空隙。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襄(xiāng):冲上,这里指漫上。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奔:奔驰的快马。不以:不如。疾:快。
二、文言知识:
重点字词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属引:接连不断,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
一 测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绝 多生怪柏 B.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C.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D.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解析】A.断/极;B.白色/不加装饰;C.如果/从;D.中间,当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木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三峡》写猿声有什么作用?
《三峡》用哀转久绝的猿声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D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
文言知识:
一、文言词语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二、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文言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萎靡
四、写景方法
动静结合
感官角度:高峰如云,清流见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山高,水清。
听觉:猿鸟乱鸣,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林中的热闹,让人进去就忘记了烦恼,内心得到宁静。
修辞:沉鳞竞跃这一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非常高兴。
消散
坠落
一 测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年与时驰
C. 清流见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四时俱备/风烟俱净
【解析】A.判断动词/代词,这;B.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随着;C.看见/了解;D.全,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D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文言知识:
一、文言字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遂:于是。 盖:原来是。
二、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言知识:
三、古今异义
  1、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古义:只。今义:但是。
  2、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3、户: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4、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四、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名词作动词。
一 自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庭下如积水空明/令初下,门庭若市
C.念无与为乐者 /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D.欣然起行/商旅不行
【解析】A.门;B.院子;C.考虑,想到;D.院子走/前行。
D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简析作者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看出作者的兴奋愉悦之情;而“念无与为乐者”则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之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寓情于景,传达了作者闲适自在的旷达心境,最后“闲人”二字抒写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指物品。
(2)许:古义:表示约数,附在整数词之后。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允许,许可等。
(3)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奔
(4)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5)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
(6)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窥:古义:看,观察,侦查。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文言知识:
4、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6)横柯上蔽(“上”: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7)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8)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9)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一 自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门庭若市 B.皆生寒树/凄神寒骨
C.负势竞上/负箧曳屣 D.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解析】A.好像;B.让人心生寒意/寒气;C.凭借/背着;D.平息/叹息。
A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孟子》是“四书”之一。它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文言知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文言知识: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3、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着。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
4.观点
本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阐述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
文言知识:
《富贵不能淫》
1、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有大志、有座位、有气节的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2.子未学礼乎
古义:尊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3.与民由之
古义:遵从;今义:缘由。
2.一词多义
得道者多助(仁政)
妾妇之道也(道理)
独行其道(道路)
文言知识:
3、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4、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使动用法,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5.主题
本文通过反驳景春的观点,指责公孙衍和张仪之流只顾顺从君主之意,不能称之为大丈夫,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
文言知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2.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显露、流露)
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文言知识:
3、古今异义
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
4、词类活用: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经受饥饿之苦)
②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5.主题
本文通过摆事实和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一 自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闻秦时乱 B. 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C. 环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A.时令/时间;B.和睦/和煦;C.胜利;D.护城河/池塘。
C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使其惑乱淫逸,贫贱不能使其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大丈夫!
一 自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B.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
C.空乏其身/浊浪排空 D.曾益其所不能/有所广益
【解析】A.使……劳累;B.犯错误/经过;C.缺乏/天空;D.增加/更加。
C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谢谢大家
中考之八年级上册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