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
二、重点: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三、难点: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除了扇形统计图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二)讲授新课:
右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50年后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
小明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100人
坐公共汽车
130人
其他
10人
请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
2.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小彬坚持锻炼并于每周日记录下1500米成绩变化统计表。
小彬1500米成绩变化统计表
星期数
1
2
3
4
5
6
7
成绩/分
7.5
7.5
7.5
7
6.8
6.6
6.3
如果要清楚地看出小彬成绩的变化情况,你选择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如果要方便、准确地获得他锻炼5星期后的跑步成绩,你会如何选择?
3.张明出生时的身高为50厘米,下表是他的身高记录:
年龄/岁
0
5
10
15
20
25
30
身高/厘米
50
110
138
165
178
180
180
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他的身高在0—30岁期间的变化情况,并简要说明你选择这种统计的理由。
(2)观察你所画的统计图,尽可能多地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发现。
4.甲、乙两城市月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市
5
15
20
20
60
140
185
200
60
35
15
10
乙市
25
40
55
140
300
430
310
410
320
120
35
25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两个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根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城市一年的降水量大?哪个城市一年的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大?
从总体上看,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甲、乙两市在哪个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是多少?
哪几个月甲、乙两市降水量相差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