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23: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中国的山水画有的是表现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有的是表现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有的是表现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痴情。它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富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一、新课引入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解
阅读课文,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叙述
1段,明确观点,开门见山,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4段,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核心概念“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借助两个实例具体说明。
5—8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①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②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③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9—10段,承上启下,提出“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二、新课讲解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词、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人地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李可染《万山红遍》
拓展延伸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赏析: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二、新课讲解
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
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
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
意境:《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二、新课讲解
总结《万山红遍》:
山水画的意境
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方法
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
二、新课讲解
梳理脉络
本课我们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结合诗词的意境美,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当然一幅具有独特意境之美的山水画作品,还与中国画特有的观察方法、透视方法和笔墨描绘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归纳小结
惆怅( ) 真挚( ) 渲( )染
朝朝( )暮暮 浮光掠 ( )影
chóu chàng
zhāo
xuàn
lüè
zhì
读准字音
二、新课讲解
惆怅:
胸有成竹:
伤感,失意。
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 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
四、强化训练
  结合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一画的欣赏,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感受一下画家的思想情感。
介绍创作年代及背景,这幅画是为迎接建国10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讨论概括:雄伟、壮美、博大、气势磅礴的画面意境,庆祝祖国成立10周年的自豪与骄傲。
展现山水画,用熟悉的诗词概括出画面的意境。说说画面都画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是什么心情?对山川景色有什么感受呢?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你对生活或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想法和感悟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