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梳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沿着
惊异;对……惊异
偏义复词,指远
仅仅,只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尽
田间小路
类,之类
到头
全,都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妻子和儿女
不值得
与外隔绝的地方
更不要说
竟然
于是
同“邀”,邀请
全、都
邀请
对,向
详细
从……来
yù,说
隔绝,不通音讯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先前的
沿着
打算
标记
等到
拜见
竟
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1)交通(古义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
(2)妻子(古义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
(3)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古义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
交错相通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不要说,更不必说
运输事业
像这样 这样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B
B
古:交错相通 今:运输事业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无论条件怎么变换结果都不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向西行
听到
以……为乐
靠近
大约
透彻
静止不动的样子
轻快迅速的样子
把...当做...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像蛇爬行一样蜿蜒
相交错杂
小溪
因为
跟从
逗留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快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气中)
D、斗折蛇行 ( 像北斗星一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B、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C、 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指听到欢快的溪水声
以……为乐
C
A
判断下列翻译的对错。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与游者一起嬉戏。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凉的心神,透骨的寒气,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境界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居住,于是作记而离去。
√
×
×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能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行动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择取,挑选
入睡
使……快乐
醒觉
喻女子仪表美
喻女子心灵美
亲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茂盛的样子
那一边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干
追寻
迂回曲折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 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 兴”,《毛诗序》合称之为“ ”。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
春秋
六义
“诗三百”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C
B
亲近
实词一:动词
缘溪行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遂与外人间隔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沿着,顺着
对……感到惊讶
尽
交错相通
同“邀”,邀请
与世隔绝
邀请
告诉
实词一: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日光下澈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为宫室、器皿、人物
值得
沿着
做标记
等到
拜访
穿透
交错不齐
做,指雕刻
实词一:动词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诎右臂支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模拟
赠送
说话
靠近
像
举
同“屈”,弯曲
满
挑选
实词二:形容词
屋舍俨然
具答之
便扶向路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船背稍夷
整齐的样子
详细
先前的
凄凉;深
凄清
类似
平
实词三:名词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后遂无问津者
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舟首尾约八分有奇
田间小路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渡口
静止不动的样子
轻快迅捷的样子
余数,零头
虚词一:副词
才通人
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
咸来问讯
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寻病终
水尤清冽
仅仅
全
于是
全,都
于是,就
竟然
不久
格外
虚词一:副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
俶尔远逝
尝贻余核舟一
高可二黍许
佛印绝类弥勒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大约
突然
曾经
大约
极
竟然
其他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无论魏晋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类
不要说,更不必说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
一词多义
标记。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做标记。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作为。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成为。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做。如: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是。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寻找。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不久。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志
为
寻
一词多义
用。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而。如: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因为。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甚至。如: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
可
以
大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可以。如: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一词多义
标记。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做标记。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作为。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成为。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做。如: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是。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古今异义
鲜美 新鲜美好
食物味道好
开朗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乐观,畅快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
今义
古今异义
如此 像这样
这样
不足 不值得,不必
不充足,缺点
古义
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