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石钟山记》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石钟山记》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07: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石钟山记
苏轼
石钟山
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千百年来,关于名山的来历众说纷纭。宋代散文家苏轼曾亲自到石钟山考证其得名的原由,并写了一篇被清代桐城派代表方苞、刘大魁等人赞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的《石钟山记》。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夏季,苏轼有黄洲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独具一格,自成一家。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婉约柔靡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有“苏、黄、米、蔡、” “宋四家”之称(苏东坡、 黄庭坚、 米芾、蔡襄)。
文人骚客和石钟山
石钟山在历史上使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 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 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提诗、撰文,以记胜抒怀。
以为下临深潭:
以为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人常疑之:
钟磬:
始访其遗踪:
桴止响腾:
余音徐歇:
余音徐歇:
阅读课文第一段,理解字词
认为
面对
振动
一直,时间副词
(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 )
探寻
传扬
慢慢
消失
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问题
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
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
3.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
《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
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
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
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3.余固笑而不信也
4.森然欲搏人
5.微波入焉
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7.因笑谓迈曰
8.汝识之乎

研读第二段
舟:名作状 适:到,往
赴:赴任,就职
固:当然
搏:击 森然:阴森森的样子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
涵淡:水波动荡
因:于是
知道
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问题
1.作者参观石钟山的缘由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才有了独到发现的?
3.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什么?
4.本文写了作者的三次“笑”,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吗?(讨论)
“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得兴尉”。
深夜泛舟江面。
石钟山得名是因为风水进出石洞缝穴发出的声音与钟声相似。
一笑寺僧和小童的行为,二是探的山名由来的兴奋,三是嘲笑李勃不实地考察。
李勃真的可笑吗?
不,因为他对郦道元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且考证他,得出新的结论,这同样可贵,苏轼笑李勃是不对的,在后人看来苏轼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惊心动魄”的特点? 其作用何在?
作者在发现水石相击之前,先写大石、栖鹘、鹳鹤等景物,着重描写石钟山月夜境界幽深,怪异恐怖,说明一般人,在平常情况下不敢涉足。
这样写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石钟山得名的奥秘,长期未能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如不亲历险境,就难得奇绝。
研读第三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盖叹郦元之简
目、耳:名词作状语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殆:大概
终:总、终究
考:敲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盖:表原因、目的
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问题
1.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
2.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
3.“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类比和对比的方法。
“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
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实地考察。
问题一:本文哪一句表达了主旨,请说明理由。
主旨句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理由:
◆ 它是全篇的核心,全篇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
◆ 这篇游记不是单纯写景记游,而是借写景记游来寄意寓理,说理才是这篇游记的要旨。
问题二:本文是一篇考辨性的游记。作者此游的目的是考辨石钟山的得名,他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
◆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概括起来,“风水相击,如歌钟作乐”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作者通过怎样的过程得出上述的结论
可简要的概括为“二疑三笑”
一疑
二疑
一笑
二笑
三笑
是说也,人常疑之。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因笑谓迈曰……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研习、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 元
士大夫
渔工水师
陋者
——言之不详
——不肯夜泊绝壁下
——知而不能言
(李渤)
——考击以求
(叹)
(笑)
所以不传
(惜)
研习、思考
得 名 由 来 人们 态 度 作 者
依 据
郦 道 元
李 渤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人常
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余尤
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何
哉?
质疑一
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质疑二:即使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结论是错的,那么本文的主旨句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否正确?
正确。
因为作者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多少年来,我总为苏东坡的这种行为所感动。面对苏轼的调查结果,我也是深信不疑的。谁知,后来读了明代罗洪光《念庵罗先生文集》卷五《石钟山记》和清人俞樾的《春在堂随笔》卷七记载的彭雪琴的实地考察,才知道原来苏东坡也受了大自然的捉弄。他6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貌。罗、彭二人在冬春江水下落时踏山觅踪,才找到了正确的结论:“是石钟者,中虚外 为之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而近人作了更为细致的考察,进一步证明,石钟山确实是一座中空如钟的石山。
唉,如此一位大学问家,把个石钟山实地调查研究了一番,并郑重其事地著文阐明真相,文章已为是之作,原来自己竟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所述真相不免虚浮;他批评别人简单固陋,自己终不免亦如是,不亦悲乎?
概括每段大意把握文意,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段: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
第二段: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缘由。
第三段:因事见理。
归纳写作思路
第一段 质疑,提出问题,属议论部分;
第二段 解疑,属记叙部分;
第三段质疑解释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属议论部分。
石 钟 山 记
一、(议论)质疑
郦:水石相搏之声 人常疑之
李:击石之声 余尤疑之
二、(记叙)解疑
1、访问时间,同伴和机缘
2、访问寺僧
3、亲访之见闻
4、访之所得
三、(议论)结论: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
质疑
—— 察疑
—— 释疑
质 疑
{
对象
郦说
李说
人们态度
疑之
尤疑之
理由
今 而况石乎!
石 何哉?
思考: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可以
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不迷信古人,不盲目从众,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
时间
人物
工具
元丰三年
六月丁丑日夜
苏轼
苏迈
小舟
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 心动
— 笑
重点描写对象:

{
人声
栖鹘磔磔声
若老人咳且笑声
噌弘如钟鼓不绝声
款坎镗嗒之声
察 疑
}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下文的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
释疑
{
— 世所以不传
郦元言之不详
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渔工乐师虽知而不能言

陋者以斧斤考击求之




游因——质疑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游历——解疑
夜游见闻
大石侧立
栖鹘惊飞
鹳鹤怪叫
水声轰鸣
肯定命名
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
议论为主
叙议结合
集中议论
因事说理的游记
事 ——
理 ——
怀疑前人说法而夜游石钟山
探察其得名由来。
事不目见耳闻,
不可而臆断其有无。
{
———
依据
目的
<———
象鼻山
因形得名
因声得名兼而有之
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从苏轼夜乘小舟,亲身涉险,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富有哲理,体现了观察点的变化,而所得结果各异的哲理。认识事物而陷入其中正是阻碍人们捕捉事物全貌的原因。微观有利于局部的细致观察,却不利于对事物作整体判断。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出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下提供的是常用装备的清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自己郊游线路和时间等情况自由取舍。
一级物品(必备):背包、睡袋、雨衣、帽子、手套、地图、食物、指北针、常用药、水壶(最好是保温的)。
二级物品:哨子、小刀、手电、电池、灯泡、笔记本、垃圾袋、卫生纸、打火机、针线包 。
其他:望远镜、相机、毛巾、防寒衣物等。 
温馨提示
课 堂 检 测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 )
南声函胡 ( )
“莫”即“暮”。“莫夜”即晚上。
含糊
古今异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空中而多窍
此世所以不传也
自以为得其实
古:往,到。今:适合,舒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古:表缘故。今:表结果的连词。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
词类活用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事不目见耳闻
微风鼓浪
而此独以钟名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自以为得其实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动词使动用法)
动作名
(名词作状语)
形作名
一词多义

余韵徐息
余固笑而不信

自以为得之矣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水石相搏
森然欲搏人
(剩余的。形容词)
(我。代词)
(自己。代词)
(从。介词)
(击,打。动词)
(搏击.动词)

崆崆焉
微波入焉
且焉置土石
如乐作焉
语焉不详
(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兼词,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

至莫夜月明
故莫能知
(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
(没有谁。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词
代词,之

得双石于潭上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自以为得其实
与公甚相得也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吾得兄事之
古人观天地往往有得
此余之所得也
十三学得琵琶成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得到、找到。动词)
(能够。助动词)
得到,引申为弄清、探明
融洽,好
通“德”,感激
必须,应该
心得,收获
助词,多用在动词后
心得,收获
“得无……耶 ”表推测疑问语气
(能够。助动词)

噌吰如钟鼓不绝
微风鼓浪
一鼓作气 填然鼓之
令赵王鼓瑟
(一种乐器。名词,一说敲击)
(鼓动、掀动。名词作动词)
击鼓
弹奏

《水经云》
云霄间
天下云集响应
然遍地风云,满街狼犬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说。动词)
(名词)
名作状,像云一样
喻政治风云
语助词,无实意

是说也,人常疑之
所在皆是也
岳父见教的是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定国是之诏既下
唯马首是瞻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觉今是而昨非
(这。代词)
(这样。代词)
形容词,对,正确
形-意动,认为……正确
判断词,是
大事,大计
助词,常与“惟”“唯”搭配表宾语前置
判断词,是
形容词,对,正确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使人遗赵王书
秦无亡矢遗镞之废
小学而大遗
是时曹操遗孙权书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遗留。动词)
(送给。动词)
遗失,丢失
遗漏,忽略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笑谓迈曰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谓之后洞
谓先主曰

告诉
认为
称为,叫做
对……说
遗失,丢失

大声发于水上
又有剪发杜门
发其志士之悲哉
秦王发图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动词,发出
动词,抒发
名词,头发
动词,打开
动词,征发
殆 殆与余同
思而不学则殆
百战不殆
副词,大概,可能
懈怠
危险,失败

余固笑而不信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自以为关中之地,崤函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何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然则何时而乐耶?
豫州今欲何至?
表疑问,为什么
疑问代词,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本来
牢固
险固
巩固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莅临指导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
因笑谓迈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事出有因
面对
面对

介词,趁着
副词,于是,就
依靠,凭借,引为通过
名词,原因
李必超课件
当窗理云鬓
豺狼当道
当 非刘备莫可以当曹操者
有大石当中流
对着,面对
占着,把着
抵挡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自以为得其实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此皆良实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噌吰如钟鼓不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绝秦望
真实情况
实际
诚实
的确,确实
陡峭的
断绝
横渡
隔绝的
断绝

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
至莫夜月明
送之至湖口
色愈恭,礼愈至
淳熙丙申至日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
至若春和景明
至于颠覆
至于誓天断发
介词,直到
介词,到
动词,到
形容词,周到,完备
名词,冬至
副词,极
表另提一事
到 的结局
副词,表程度

徐而察之
向察众人之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
如乐作焉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今王鼓乐于此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察看
详审,分析
明察,调查清楚
看得清楚,引为洁白
音乐
乐器
乐趣
欣赏音乐
特殊句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古之不余欺也
得双石于潭上
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判断句
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磔磔云霄间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E、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语后置
省略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研究性作业:就你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地名作一考察,然后将研究所得写一篇周记,字数不限。
研读苏轼的文章,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自选角度,写一篇研究性文章。
常听见这样的感叹:要是当初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通过对280多万以及多届毕业生调研后,计算出了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状况。
  虽然我们都知道名校毕业生的收入会普遍比较高,但这份榜单告诉我们,清华北大毕业生的月薪,平均近万,而普通院校的只有两三千。
  也就是说,从平均值看,名校毕业生的收入就已经遥遥领先好几倍,更不用说那些高薪行业的实际收入差距了。
  好的大学,不一定保证每一个人都会有高收入,但他的确能够为你提供通向高收入的第一块敲门砖。
  2
  开学季前几天,老家的一个远房表兄传来消息,刚满17岁的表侄小立不愿意再继续读高三,准备辍学去打工。
  表兄很是着急,把家族里学历比较高的我也搬了出来,希望我能劝劝小立。
  “我虽然这些年到处打工也挣了一些钱,但这样挣钱太辛苦了,我不希望他重走我的老路,”堂兄苦口婆心,一再强调,“你一定要好好劝劝他:不上学以后没有出路。”
  刚开始我和这位00后表侄在微信上聊的时候,非常话不投机。
  我问他:不想读书是不是觉得功课太难了?
  他答道:也没有多难,就是不想太累了,高考复习很无聊。
  我劝他:再坚持几个月,苦一阵子熬一熬就过去了。
  他回答得很干脆:太没劲!考上又能怎么样?现在我家邻居xx大学毕业上班了,挣的还没我爸高呢!
  我再问他:你爸爸现在一身伤病常年要吃药,你不是不知道吧,还有,你爸爸为了多挣点钱,一年到头在外面跑,只有过年才能回家一趟,这些你也很清楚吧?
  他无话可说了。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不得不扎他一句:
  “如果现在你连高考都比不过别人,凭什么以后你能比别人成功?”
  微信那头一阵静默。
  后来,小立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告诉家人他会继续读书,备战高考。
  从十八线小城出身,依靠读书这条独木桥,到如今过上在旁人眼里还不错生活的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小立这样的年轻人:
  在本该吃点苦的年纪,千万不能选择安逸,否则只会错过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不读书,不吃苦,换来的是一生辛苦。
  3
  这个世界有许多你不得不承认,也必须要遵循的铁律,其中一条就是:
  你现在不勉强自己,以后生活会勉强你。
  名嘴窦文涛说过他自己的经历:
  “你知道如果我不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吗?
  那就是我们家三个大老爷们,睡到快吃午饭再起床,中午吃一大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睡一下午,晚上再接着吃,吃完继续睡!”
  三十多年前的1985年,不甘心得过且过的窦文涛,放弃了接班父亲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机会,勉强了自己一把。
  他苦读三年,从湖北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媒体打拼。
  时至今日,窦文涛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主持人,他的节目影响着成千上万人。
  窦文涛以前在农村生活过很长时间,为此他也常常自嘲说小时候见识不够多。
  但他无论是读书期间,还是毕业工作后,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提升自己。
  有一次,鲁豫曾经问他:
  “你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去学那些建筑、历史、诗词名画呢,你本身并不那么喜欢,顺其自然不好吗?”
  窦文涛回答:
  “我就是想勉强一下自己。我想看看除了吃饭睡觉晒太阳,还有没有别的有意思的事情。”
  蔡康永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他在《给残忍社会的善意短信》中这样说到: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前半生越嫌麻烦,后半生就越多麻烦,不请自来,甩都甩不掉。
  4
  网上一直流传着马云对年轻人的一句忠告:
  干着我80岁就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这段话的出处到底是不是马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说明了一个道理:
  现在的不读书,不吃苦,让你轻松一阵子,但等以后堕入平庸,再无翻身机会之时,你所面对的问题和麻烦,却是一辈子的。
  不读书,在现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失去的是尝试改变的机会。
  我的那位表兄,他和我哥哥是初中同学,曾经信奉读书无用论,高中没读完就去上海打工了。
  最初那几年,他做学徒工挣的钱都比我们家族任何一个上班族都要多,也很是让他和他的家人引以为傲了一阵子。
  但几年后,他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腰,从此再也不能干重活,工作也不固定,全国好多个地方跑来跑去,做各种小生意养家糊口。
  现在,年龄大了,日子却越来越辛苦了。
  而我哥哥和他们班大多数同学则按部就班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有的去了大城市,有的继续读书深造当上了大学老师,还有的成为公务员,虽然收入也不一定很高薪,但至少能保证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
  没有学历背景,没有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直是堂兄的心病,所以这些年他一直不遗余力敦促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尝尽人生冷暖的堂兄,在吃过生活的各种苦头后才发现,人活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先不说能不能上名校,一旦他脱离学校,没有机会提升学历,掌握技能,一辈子也难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圈子了。
  考上大学,进入名校,就是融入圈子,提升层次的最好途径。
  名校,给你的绝不是一张文凭,或者一份高薪,而是区别于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世上没有哪条路是所谓人生捷径,而读书,才是真正相对轻松的那条路。
  只有它,不计较你的出身,贫富和家境,只看重你的付出和努力。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起点,但读书和教育,可以改变转折点,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人生之路,方能越走越宽。
我不这么选择,而是去走另外一条路,也许我会不一样。不管是事业有成的,还是看起来生活安逸的,好像大家都不太满意自己的状态。
  如果每个人在出发时都能清楚知道现在走的这条路不适合自己,我相信很多人会放弃这条路,去尝试另外那条未知的路。
  但当我们在另外一条路上开始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又发现那不是自己喜欢或是想要的,甚至觉得比以前更加糟糕,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更加后悔?·
  很多人都不容易满足。自己拥有的,总是觉得还不够好;自己得到的,总是觉得还不够多。自己没有的,看见别人拥有了,很嫉妒;自己没得到的,看见别人得到了,很在乎。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总是从自己选择的人生,看向自己没有选择的另一种人生,感到羡慕,感到后悔。人性的不满足,让很多人无法真正享受他们所选择的幸福。
  2
  我的上司生在农村,考上大学后在学生会担任主席。在学习上,他异常刻苦认真,成绩非常出色,很受学校老师和领导赏识。毕业那年,他被推荐留校工作。
  现在他已经是副教授,在这座省会城市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妻子又是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虽然算不上特别富裕,但这种既光鲜又稳定的生活还是让很多人羡慕。有时候,我就希望能够拥有像他一样的人生。
  但某天,我的上司却告诉我,他很羡慕他那些去了一线城市打拼的同学。他说:“如果十几年前我没有留在学校,而是去了北上广深,我会不会比现在更加出色?我是不是不会如此羡慕他们?”
  我没有回答他,因为如果换做是我,可能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也会觉得有些失落和不满足。
  这种心态应该挺普遍吧。当一个人达到了一个层次,过上了一种生活,自然又会看见并且赞叹另一些人的人生,觉得那样的人生看起来更好或是更有意思。
  3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但他却常常跟我抱怨说,基层的工作繁琐复杂,工资也很低,好像一眼就能望尽人生,真后悔当初没有像我这样考研,能够有机会留在高校工作。
  记得读大学时,我还多次鼓励他和我一起考研。但那时他很坚决,说考研读博不是他的梦想,他想要的人生就是回到家乡,平平淡淡地生活。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却隔三差五提不起精神,觉得现在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反而,他想拥有我现在的生活。
  其实,他也并不知道,有时候我也羡慕他。如果当初我没有报考医学院,而是和他一样读了文学类专业,我是不是可以少读几年大学?能够留在家乡工作?早已结婚生子?而不是像今天,虽然留在了高校,但在这座大城市里,我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孤独无助。
  我现在的人生,是自己在某个时刻决定的。那时候,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分不清路的方向,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对是错,全凭着一腔孤勇走了出去。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当我全身心投入到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并且认真享受生命的过程时,我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坚持下来。我开始相信自己可以尽力过好这种人生,并且不再后悔。
  我常常告诉自己,你不要太羡慕别人或是太埋怨自己,要学会享受过程,试着只跟自己比较。
  当你开始学会爱自己,就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不辜负现在的人生,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幸运,是另外一种实力
  大家都说C是朋友中最幸运的女人——“幸运”是个感情复杂的词,一边带着赞叹和羡慕,另一边,多少有点实力不够意外胜出的腹诽。
  尤其,C其貌不扬,惯性思维是:幸运是美女的专属。
  但是,她的确发展平顺,从基础文员做到副总经理;嫁了被人羡慕的老公,高、帅,还富,曾经是C公司的客户,当年身边围绕众多女性,最终却选择了并不突出的C;她还有几个不错的朋友,提起名字就让人眼前一亮。
  C的收获,看上去远远超越了她的实力和付出,所以,人们议论她幸运的同时,还有一点窥探和好奇:这么好的运气,凭什么是她?
  多年朋友,我特别明白C为什么幸运。
  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去C办公室找她下班一起健身,赶上她老板也在等电梯,我远远地望着老板的背影,问她:要迟一点走,或者换走楼梯吗?和老板同梯是不是不太自在?
  C说:为什么不和老板一趟电梯呢?
  于是,我们俩拎着健身包和老板同时乘电梯到1楼。
  C落落大方主动和老板攀谈,一点没有普通员工的拘谨和扭捏,甚至普及了几个健身知识,还顺便聊起附近几家味道不错的餐馆,透露其中一个是某重要客户的聚点。临别,老板亲切和我们道别。
  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个电梯里的老板后来成了C的贵人,给了她关键的提升机会。
  很多人以为生命中的贵人是被隆重的仪式感安排好,站在聚光灯下深情等待,现实却是,ta或许就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在某个不经意的片段,成年累月地观察和打量你,考虑成熟才会向你伸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所以,所谓幸运的人,都特别擅长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C结婚前,我陪她去买婚鞋。
  我知道她嫁了个特别抢手的男人,开玩笑问她紧张不紧张。她没有流露出嫁给高帅富的亢奋,幸福但也平静地说:
  爱他和对他好这件事,是我在把自己过得不错的同时,努力创造机会发生的,但是,我并不把和他结婚作为人生终极目标,嫁不上就不能活。
  我有能力把自己安顿好,他也很清楚我们在一起会有更好的将来,是1+1>2,我们感情也合拍,生活也合拍,娶了我也是他的幸运啊。
  什么是幸运?幸运的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底牌究竟在哪儿,只是别人看不见。
  2、才华和见识,是被逼出来的
  2000多年前有一个特别幸运的丑女,叫钟无盐。
  她丑到什么程度?臼头深目,长指大结,肥项少发,皮肤如漆,声如夜枭,让人望而却步。年过四十,不仅嫁不出去,还流离失所。
  40岁,古代当奶奶的年纪,史书的幽默或许在于,描绘一个丑得让人心惊胆战的女人,安慰其他女人,你看,她都能成,你凭什么成不了?
  奇丑的无盐,只能靠出类拔萃的聪明脱颖而出。
  她鼓足勇气,跑到齐国首都临淄求见齐宣王,要为国效力,齐宣王哈哈大笑,问她有什么本事,她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太危险了。
  然后,无盐搞了一套行为艺术,抬眼四顾、咬牙切齿、挥手抚膝。
  大家愣住,问这是什么意思,无盐说:抬眼看烽火四周,秦兵不日必出函谷关;咬牙切齿是提醒大王不要阻断臣子劝谏的途径;挥手是劝说大王去除奸臣,抚膝是建议大王不要修建奢侈的建筑。不深谋远虑,齐国怎能强大。
  男人最欣赏帮助他事业的女人。
  女人最爱慕给了她爱情的男人。
  齐宣王意识到无盐对他的辅佐,居然娶了著名的丑女,在她的建议下励精图治,任用田忌、孙膑等大将,齐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临淄成为战国时期文化中心。
  于是,无盐成了史书里最幸运的女子。
  可是,透过历史的烟尘,你或许可以看到无数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孩,看似没有雄心,却最肯花时间和精力埋头做事。
  别的女人花枝招展谈恋爱,她不着急,于是苦学;别的女人结婚生子油盐酱醋,她不焦虑,继续苦钻;别的女人琢磨怎么吸引和锁定男人,她不被干扰,把用在男人身上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才华和见识与日俱增。
  幸运,有时是攒出来的。
  才华和见识,有时是逼出来的。
  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这些普通女孩爆发了,她们不仅赢得想要的生活,还赢得了理想的婚姻、友情和事业,可大多数人只看到她们瞬间闪耀的幸运,想不起背后的努力与坚持。
  3、她们不随便妥协,然后赢了
  很多资深女神,都是在相当高龄的时候,才有了大众眼中的好归宿。40岁的舒淇嫁给了好朋友冯德伦,刘若英45岁当上妈妈,还有那个嫁给了默多克的59岁美国超模杰莉·霍尔。
  黄佟佟曾说,为什么那些被人视为“剩女”的好姑娘,最后嫁的都是男神?甚至,生活里那些迟迟不嫁以至于让亲朋好友都觉得欠她们一个男朋友的女孩,有不少都嫁了青年才俊。
  看上去是命好,其实是她们应得的,她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随便妥协,敢于和命运博弈,最后,她们赢了。
  事业和爱情都一样,就像谁都想不到51岁的魔法教母J。K。罗琳在写完《哈利波特》系列之后能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家”,能从600英镑房租都付不起的租客,变成比英国女王还富有的女人。
  所以,谁又是幸运的呢?
  那些美好,原本就属于你,区别在于,你是否敢于披荆斩棘,遇见神龙也不怕;你是否愿意眼观四方,撞了南墙及时回头;你是否能够知己知彼,明白自己的底线和优势;你是否可以耐住寂寞,远离不适合自己的流俗。
文/蒙蒙王
  有一种痛叫做,我本可以,却没能坚持。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理由就可以化为泡影。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去挖掘培养的。
  1
  你的恒心,与你的意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吃苦,只是因为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意愿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着头痛恶心硬撑到最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那些立下的瘦身目标常常不能三两天见效,所以每一次都是心血来潮地开始,虎头蛇尾地结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持了下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别不起眼的理由:能够一个人呆一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忙乱到连上厕所都觉得是一种奢侈。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上运动鞋,在空旷的街道上吹吹凉风,吸吸那尚未被污染的空气,戴上耳机,听几首喜欢的歌……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让我足够迷恋。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加快,头疼,手臂和腿都酸困地抬不起来。可对我来说,只要能出去,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稍稍放慢脚步,调整呼吸,不一会儿便能缓解了。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如果痛苦更明显,坚持就会变得艰难;如果心理需求更胜,坚持就只是自我成全的必经之路而已。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会调动身体里的所有潜能,积极配合。
  2
  你的恒心,与你的节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会忍不住下狠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焚膏油以继晷,好像不熬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得立刻把那支僵硬了几十年的老腿想掰哪儿就掰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的人一般都跑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写作和跑步。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开始跑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昼夜地伏案工作,资深跑者的锻炼强度更难以想象。可村上春树的生活却有张有弛,十分规律。每天早起后的三四个小时集中精力写作,午休后跑步,日暮时读书、听音乐。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又谨小慎微地呵护自己的热情,既怕惰性来袭,又怕用力过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到最后。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天来说,要量力而为。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这样的节奏坚持下去。不盲从,也不随性,不蛮干,也不懒散。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的恒心,与你的心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我们想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本书,就期待生活有什么不同;勤奋两个月,就算计着什么时候能够功成名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多的砝码,它就会不堪重负。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第二部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问世后,虽然让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都没有获得日本文学大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才更加重要。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在经营餐厅,甚至觉得没得奖也挺好,至少不会没完没了的接待采访和约稿,影响了生意。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还是跑步,他只是为了迎合自己,达到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就好。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让他更长久地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苦痛也不是恒心的代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将自己内心的能量挖掘出来,找准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心态更平和一些,而不是一味地逼自己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段,即使某一段坚持并没有当下立见的好结果,但正确的坚持习惯却会让我们越来越有力量,对每一次新的挑战都从容笃定。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