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 B.滴加
C.读数 D.溶解
3.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下列过程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5.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容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6.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8.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9.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条件,能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C.汽油除油污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相同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4.在下面的四个实验中,相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图①:电解一定质量的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图像
B.图②:一定质量的木炭与氧化铜在试管中反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C.图③:质量和表面积相同的铁片和锌片同时放入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中,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D.图④:一个一定质量的铁钉逐渐生锈,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1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题
16.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入溶质M;④加水;⑤加入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分;⑦与M的饱和溶液混合。
17.下表是通过实验测得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是市售果味型汽水配料表。请据图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g。
(2)40℃时,将50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60℃时,将45g氯化钠和45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
(4)打开如图所示果味型汽水瓶盖时,观察到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结合配料成分可知,此时汽水是_____的饱和溶液(填配料表中的具体物质)。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三、推断题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CaCl2的NaCl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D的化学式为 _____
(2)加入“过量Na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在“操作1”用的实验方法是 _____
(4)加入“适量HCl”的目的是 _____
(5)“操作2”的目的是测定溶液为中性,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_____
(6)经测定“溶液C”的质量为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现要用该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 _____ ml和 _____ ml。(水密度为1.0g/cm3)。
20.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1.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A中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上图,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___________mL。
22.仁沙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写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
(2)在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视线应要_______。
(3)准确称量氯化钠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完全溶解后所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水的密度为1g cm-3)
(4)若他们在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五、计算题
23.黄铜是铜锌合金。可塑性好,耐腐蚀,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称取20.0 g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请结合下列图示计算。
(1)该20.0 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________。
(2)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C 7.B 8.B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D
16. 无法判断 ②③⑥
17. 36.0 140 < 二氧化碳
18. 130 加入丙物质(或蒸发溶剂) ADCB B
19. CaCO3 CaCl2+Na2CO3=CaCO3↓+2NaCl 过滤 反应掉过量的Na2CO3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贴上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4.0 25.0
20. 75 a>b>c
21. 烧杯 CBDEA ①②③ 47.5
22.(1) 玻璃棒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18%
(4)增大
23.(1)6.5 g(2)0.2(3) 16.1%
24.(1)32.5%; (2)9.8%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