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化学合成材料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化学合成材料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化学合成材料
一、选择题(共6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和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塑料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以步代车是低碳行为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锈钢和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CO2的溶解度
C.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物质
D.铝制品很耐腐蚀,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3.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硫基丙醇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 D.该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8
4.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
A 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燃烧
B MnO2与碳粉 分别加入双氧水
C 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 分别加入BaCl2溶液
D NaOH溶液与Ca(NO3)2溶液 分别加入MgCl2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区分蚕丝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通入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 将锌和铁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 D.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7.下列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物质的鉴别 B 化学与环境
区分CO和CO2—紫色石蕊溶液 区分H2O2和H2O—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区分H2和CO—点燃,罩上干冷的烧杯 白色污染—指白色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为了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与健康
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氧气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氢气有可燃性—点燃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 大量吸纯氧—有益身体健康 用干冰保存食物—防止受潮腐烂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A.A B.B C.C D.D
8.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测量温度变化情况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其目的是(  )
A.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温度
10.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实验室里的柠檬酸和小苏打等自制汽水并饮用
D.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制作家庭简易净水器。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②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
③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④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⑤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
⑥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⑦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的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⑦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1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你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B物质的鉴别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②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 ③铜丝具有导电性常用作导线 ①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②用二氧化碳区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③用灼烧法鉴别衣服是纯棉制品还是合成纤维制品
C对化学资源的认识 D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可用塑料来代替钢制造部分汽车零部件 ②合成橡胶、铝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③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应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人体缺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病 ②禁止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③冬季用煤炉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A.A B.B C.C D.D
13.化学知识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下列有关说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衣 1.鉴别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2.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清洗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B.食 1.蔬菜含维生素,种植时使用尿素[CO(NH2)2]属于有机氮肥 2.生火煮饭离不开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住 1.修建房屋使用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能闻到新装修房屋里的异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行 1.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金属表面喷漆主要目的是为了美观 2.活性炭包可用于吸附车内的异味
A.A B.B C.C D.D
14.以下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闻灼烧织物产生的气味,可以区分某织物是羊毛织品还是合成纤维织品
B.电解H2O生成H2和O2,可以说明H2O是由H2和O2组成的
C.可以通过测定雨水的pH值是否小于7,来判定是否为酸雨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证明氧气是否集满
16.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是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从高处往下降。“碳中和”的含义是工厂或企业通过某些方式来相抵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二氧化碳。下列措施对“碳中和”无益的是
A.大量建设煤电厂,增加煤电比例 B.在建造建筑时,采用节能技术
C.种植树木,增大绿化面积 D.节约用煤、用油、用电
二、综合题(共6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方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维生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周村烧饼 B.烟台鸭梨 C.金岭老豆腐 D.德州扒鸡
(2)王明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它用洗洁精洗涮碗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不粘锅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氯乙烯,该物质属于_____(填字母代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复合材料
(3)我们常吃的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填名称)_____;鱼、虾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填名称)谷类粮食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而被人体吸收,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化肥对粮食增产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氢铵(NH4H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D.硝酸钾(KNO3)
18.疫情期间,在山顶上靠一部手机、一桌一椅、一瓶消毒酒精,某湖北籍南通学子戴着口罩认真学习的画面,让南通教育再上热搜头条。
Ⅰ、桌椅的生产需要金属材料
(1)工业上炼铁可利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铁制品在空气中易生锈,其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等物质反应生成铁锈。
Ⅱ、酒精、口罩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工艺的发展
(1)工业上用乙烯(C2H4)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C2H5OH),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N95口罩是用聚丙烯熔喷布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___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Ⅲ、生存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化学技术的发展。
(1)采用新技术减少氮氧化物、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排放,可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2)O2/CO2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该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的CO2。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O2/CO2燃烧技术所得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氧气与_____________的反应。
(3)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如上图)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9.I.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①食盐水②铝粉③铁粉④烧碱⑤浓盐酸⑥纯碱⑦葡萄糖⑧金刚石
(1)对以上物质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属于混合物的只有①
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
C.属于碱的是④⑥
D.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⑥⑦
(2)从上述①~③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_____________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_____________
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的“银粉”是_____________
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_____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Ⅱ.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家研制出有导电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初中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下面是它们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活动记录:
活动1: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________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料盒合成橡胶等。其中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2: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食品,如:高钙牛奶、加点食盐等。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2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了纯金属及它们的_____。
(2)“共享单车”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单车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3)铁制品容易生锈,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_____(填化学式)发生了化学变。工厂用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化学小组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注:上述所涉溶液均不饱和).该小组同学对溶液甲和固体乙作出了如下判断:
①固体乙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②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Cu2+和Zn2+,一定没有Ag+
③向固体乙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中一定有Zn,可能有Cu和Ag
④若溶液甲呈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有Zn
该小组同学的上述判断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2.金属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其中铁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最为广泛。
一、金属的广泛应用
(1)人体因摄入铁元素不足而易导致的疾病是________;
(2)铁与铬、镍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__________(填字母)
A 合金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二、钢铁的冶炼和探究
(3)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如下:
①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生铁和钢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③某赤铁矿石中含Fe2O380%,用3000 t这种矿石,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是多少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4)甲组同学取24gFe2O3粉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如果实验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_。
③B、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收集二氧化碳 b 检验二氧化碳 c 收集一氧化碳
(5)查阅资料得知CO与氧化铁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铁因失氧程度不同而生成其他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乙组同学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氧化铁反应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图中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写出400℃~500℃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氧元素和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A错误;
B、煤和石油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煤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塑料不是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物质,是人工通过化学方法制成,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以步代车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行为,故D正确。故选D。
2.C
【详解】
A、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人体利用的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是最主要的功能物质,故C符合题意;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碍铝制品的进一步腐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二硫基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32×2+16=124,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可见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硫基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硫基丙醇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天然纤维的成分是蛋白质,燃烧的时候会有一股烧焦的气味,合成纤维在燃烧的时候会快速的收缩成一团,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故A正确;
B、MnO2与碳粉都是黑色的,分别加入双氧水,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粉和双氧水不反应,可以看到由二氧化锰的会冒气泡,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硝酸钙溶液和氯化镁不反应,可以鉴别,D正确。故选C。
5.A
【详解】
A、蚕丝有蛋白质臭味,与羊毛相似,涤纶燃烧有芳香气味,用灼烧闻气味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碳酸钠,生成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D、锌与铁都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果硫酸铜过量,无法判断锌与铁的金属活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 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不符合题意;
B. 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羊毛是蛋白质,所以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而棉纱线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味,所以可以用灼烧法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不符合题意;
D. 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风扇,因为若产生电火花,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故选D。
7.A
【详解】
A、由于CO2和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区分CO2和CO;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水不能,可以区分;氢气燃烧生成水,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而CO没有,可以区分,三个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与颜色无关;直接燃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工业废水不能灌溉农田,污染很严重,三个知识整理全部错误,不符合题意;
C、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发现液化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是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没有可燃性,三个知识整理中有两个错误,不符合题意;
D、大量吸纯氧不益于身体健康,干冰升华吸热,用干冰保存食物可以防止受潮腐烂,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污染,三个知识整理中有两个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能在另一种金属片上刻划出痕迹的是黄铜片,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羊毛纤维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能比较硬度,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是烧纸的气味,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正确;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不能鉴别,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可以加水鉴别,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热固性塑料在加热时不易变形,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氯化钠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水垢;柠檬酸是酸类物质,能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实验室的物质不能饮用;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堆积缝隙可以进行过滤,除掉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中色素异味,可制作家庭简易净水器。选D
11.B
【详解】
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要合理使用,故说法不正确;
②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故说法正确;
③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说法不正确;
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说法不正确;
⑤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说法正确。
⑥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更多试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说法正确;
⑦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但是补锌口服液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适量,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于冶炼铁,故A错误;
B、酚酞遇到氯化钠和盐酸都不会变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D、①人体缺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病;②禁止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③冬季用煤炉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故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点燃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反之是化纤,正确;汽油对油污的作用是溶解作用,错误;不符合题意;
B、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尿素[CO(NH2)2]属于有机氮肥,正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运动挥发,散发气味,能闻到新装修房屋里的异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符合题意;
D、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金属表面喷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错误;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常用于吸附色素异味,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A错误。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特征是换成分,价不变,即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B正确;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故D错误。故选B。
15.A
【详解】
A、灼烧羊毛织品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合成纤维织品不会产生烧焦羽毛味,所以闻灼烧织物产生的气味,可以区分羊毛织品和合成纤维织品,选项正确;
B、电解H2O生成H2和O2,H2由氢元素组成,O2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H2O是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C、正常雨水的pH都小于7,只有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选项错误;
D、验满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可以判断氧气是否集满,选项错误,故选A。
16.A
【详解】
A、大量建设煤电厂,增加煤电比例,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对“碳中和”无益,符合题意。
B、 在建造建筑时,采用节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 种植树木,增大绿化面积,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 节约用煤、用油、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B 乳化 C 糖类 蛋白质 C6H12O6+6O26H2O+6CO2 CD
【详解】
(1)A、周村烧饼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B、烟台鸭梨中富含维生素,正确;C、金岭老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错误;D. 德州扒鸡中富含蛋白质,错误;(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家用不黏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C2F4)n,聚四氟乙烯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3) 我们常吃的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鱼、虾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4)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既含有磷也含有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D、硝酸甲中含有氮元素和钠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故选C。
18. 3CO+Fe2O32Fe+3CO2 氧气、水 14:9 化合反应 热塑性 二氧化硫 氮气 H2O
【详解】
Ⅰ、(1)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2)铁制品在空气中易生锈,其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的过程;
故填:氧气、水
Ⅱ、由以乙烯(C2H4)和水作为原料可制得乙醇的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H2OC2H5OH,其中乙烯与水的质量比为(12×2+1×4): (1×2+16×1)=14:9,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14:9;化合反应
(2)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热塑性;
故填:热塑性
Ⅲ、(1)采用新技术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可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故填:二氧化硫
(2)O2/CO2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该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的CO2,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O2/CO2燃烧技术所得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用CO2代替氮气,减少了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x;
故填:氮气
(3)由图示可知,氯化铜没有参与反应,氯化亚铁、氧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2+O2+4HCl=4FeCl3+2H2O,所以X是H2O。
故填:H2O
19. B ③ ⑥ ② ⑦ 合成
【解析】
【详解】
I、(1)A、属于混合物的有①和⑤,错误;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正确;C、属于碱的是④,错误;D、没有氧化物,错误;
(2)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③;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⑥;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银粉”是②;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⑦,才能被人体吸收;
Ⅱ、(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氧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 CH4 太阳能(合理即可) 有机合成 骨质疏松,佝偻病
【详解】
①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所以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②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③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通过分析钙元素在人体所起的作用,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
21. 合金 ①④ 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
【详解】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填写:合金;
(2)由图可知,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手柄套和橡胶轮胎,故填写:①④;
(3)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填写:O2;
工厂用硫酸除去铁锈是硫酸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4)①加入的锌的量不能确定,但是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反应,锌的量如果多一些,可以置换出铜,如果过量,会有剩余,所以固体乙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故正确;
②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Cu2+,锌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如果锌没有置换完硝酸银中的银,可能有Ag+,故错误;
③向固体乙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所以加入的锌是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固体乙中一定有Zn、Cu和Ag,故错误;
④若溶液甲呈无色,所以溶液中不含硝酸铜,锌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但是不知道锌是否过量,则固体乙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有Zn,故正确;
故填写:B。
22. 贫血 B 含碳量不同 1750t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发生爆炸 bc Fe
【详解】
一、(1)人体因摄入铁元素不足而易导致的疾病是贫血;
(2)A、铁与铬、镍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属于合金,涉及合金;
B、不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C、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涉及合成材料;
D、耐酸防护服材料由合金、聚乙烯纤维组成,属于复合材料,涉及复合材料;
故填:B。
二、(3)①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取铁,高温条件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③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是x,则
解得x= 1750t;
答: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是1750t。
(4)①A中玻璃管内,高温条件下,红色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②一氧化碳为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受热会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发生爆炸。
③B装置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不被吸收、也不被排出,收集在B中,故B、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故填:bc。
(5)①图中D点时剩余固体为16.8g,24g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为,D点对应的物质为铁,化学式为Fe;
②24g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为,400℃时氧化铁恰好开始反应,500℃时固体质量减少24g-23.2g=0.8g,则剩余氧元素质量为7.2g-0.8g=6.4g,此时氧化物中铁与氧原子个数比为,即500℃时的产物为四氧化三铁,故400℃~500℃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