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化学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 B.羊毛 C.玻璃钢 D.金
2.赣深高铁于12月正运营。高铁列车上所用的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铝合金 B.铜线 C.塑料 D.不锈钢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 B.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
C.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臭
B.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5.“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常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 PM 2.5 的排放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利用
6.有关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海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C.人体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CO2和水并放出能量
7.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可行的是
A.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B.吃经蒸煮后的变质大米
C.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改用节水水笼头
8.2015年冬,连续多日的雾霾给襄阳人的生活来带不便,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乘坐公交出行 D.垃圾集中焚烧
9.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拨打燃气公司服务热线 ②生活中可用小苏打中和胃酸过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 ②人体缺乏氟元素,会导致龋齿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环境
①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来选种 ②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①水体污染会破坏水体周围的生态平衡 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A.A B.B C.C D.D
10.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聚乙烯塑料 B.涤纶 C.合成橡胶 D.合金钢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盐:硫酸铵、碳酸钙、氯化钠 B.氧化物:氧气、一氧化碳、过氧化氢
C.有机物:乙炔、甲烷、碳酸 D.无机非金属材料:钢化玻璃、陶瓷、钢筋
1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减少生活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 B.减少水龙头空流,缩短淋浴时间
C.减少水资源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利用清洁能源
13.下列做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不相符合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 B.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C.大力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氯化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体气味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后闻气味
C.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D.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温度
1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煤气泄漏,关阀通风 B.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回收垃圾,节约资源
1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A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加热沸腾,水蒸气冷凝
B 区别化纤与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点燃,闻气味
C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D 探究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方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维生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周村烧饼 B.烟台鸭梨 C.金岭老豆腐 D.德州扒鸡
(2)王明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它用洗洁精洗涮碗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不粘锅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氯乙烯,该物质属于_____(填字母代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复合材料
(3)我们常吃的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填名称)_____;鱼、虾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填名称)谷类粮食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而被人体吸收,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化肥对粮食增产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氢铵(NH4H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D.硝酸钾(KNO3)
18.I.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①食盐水②铝粉③铁粉④烧碱⑤浓盐酸⑥纯碱⑦葡萄糖⑧金刚石
(1)对以上物质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属于混合物的只有①
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
C.属于碱的是④⑥
D.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⑥⑦
(2)从上述①~③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_____________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_____________
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的“银粉”是_____________
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_____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Ⅱ.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家研制出有导电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____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
(2)汽车车体多用钢材制造。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西汉时期中国古老的冶铜方法是“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5)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下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①铁锅所含金属单质_______(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填写名称)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
③铜也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将5.6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0.沐浴着三月的春风,2018年的两会如期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请回答:
(1)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是① ________,该种营养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②__________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并提供能量。
(2)高品质的羊肉离不开高品质的牧草。紫花苜蓿(音:mùxu)草被誉为“牧草之王”,施磷钾肥,可保证其稳产高产。其中钾元素可以保证植物各种①_______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增强其抗病虫害、抗②_______能力。磷肥中磷矿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③________。
(3)煤炭、天然气和稀土都是①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将煤综合利用,可以得到②______、煤焦油、煤气和粗氨水等很多有用的物质。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②举一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实例:________。
③“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___作用。
④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生活中硬水要通过_________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⑤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错误的是___。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 CO(煤气)有毒而CO2无毒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食品中的化学
①食品包装中常充N2 以防腐.是由于N2的化学性质______ 。
②青少年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钙的食物来源以牛奶及奶制品为最好。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文字说明。若儿童每天至少需要 0.6g 的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每人每天要喝_______盒这种牛奶。
(3)农业生产中的化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到一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标有含氮量16%的说明,同学们产生了疑问, 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是多少?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_。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B中的现象是_____。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⑤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g。
⑥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⑦请计算此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纯度__________。
22.(1)澳大利亚工程师研制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路灯将极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①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灯柱材料使用的铝合金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九年级一班的几位同学在周末相约来到绵阳市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
①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的树叶已经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4C1 B K2SO4 C Ca(H2PO4)2
③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观察到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指的是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
④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选用___(填字母番号)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pH试纸.
(3)①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各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32- 六种离子。已知甲车间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
②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 (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③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同时得到了一种含钠离子的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2NaCN+3H2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①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D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③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
D、金是由金属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铝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铜线属于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C。
3.A
【详解】
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B、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D、加速石油的开采,会使有限的石油资源枯竭,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详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冰箱除臭,故A正确。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B 错误。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故D正确。故选B 。
5.C
【详解】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选项A正确;
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选项B正确;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选项C错误;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促进资源再利用,选项D正确。故选C。
6.B
【详解】
A、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选项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选项错误;
C、人体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选项正确;
D、葡萄糖在人体内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选项正确,故选B。
7.D
【详解】
A、工厂排放的废水具有腐蚀性,不能灌溉农田,不符合题意;
B、变质大米煮熟后存在的霉菌仍然存在,不能吃,不符合题意;
C、用剩的药品应放到指定位置,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符合题意;
D、节水水龙头可节水,符合题意。故选D。
8.D
【详解】
A、大力植树造林行,能净化空气,有利于防治雾霾.错误;B、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防治雾霾,错误;C、乘坐公交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有利于防治雾霾,错误;D、将垃圾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等,不利于防治雾霾,正确。
9.B
【详解】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切不可打开吸排油烟机,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生活中可用小苏打中和胃酸过多,因两者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人体缺乏氟元素,会导致龋齿,符合题意;
C、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来选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D、水体污染会破坏水体周围的生态平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
A、聚乙烯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合金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硫酸铵、碳酸钙、氯化钠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分类正确。
B、氧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一氧化碳、过氧化氢中有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分类错误;
C、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乙炔、甲烷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碳酸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分类错误。
D、钢化玻璃和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钢筋是金属材料,分类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做法正确;
B、减少水龙头空流,缩短淋浴时间,节约用水,做法正确;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水资源污染,不能禁止农药和化肥,做法错误;
D、多利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资源,保护环境,做法正确;
答案:C。
13.C
【详解】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食品的农药残留,不符合题意。
B、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废气、烟尘造成大气污染,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避免水富营养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详解】
A、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分别产生烧纸的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进行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
A、煤气泄漏,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选项说法正确;
B、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起到很大作用,不能禁止使用,需要合理使用,说法错误;.
C、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且产生噪音,所以限放鞭炮,以保护环境,选项说法正确;
D、垃圾的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使资源再生,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6.C
【详解】
A、水的沸点低,加热时易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得到蒸馏水,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化纤没有,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氨气能够和浓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C。
17. B 乳化 C 糖类 蛋白质 C6H12O6+6O26H2O+6CO2 CD
【详解】
(1)A、周村烧饼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B、烟台鸭梨中富含维生素,正确;C、金岭老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错误;D. 德州扒鸡中富含蛋白质,错误;(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家用不黏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C2F4)n,聚四氟乙烯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3) 我们常吃的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鱼、虾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4)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既含有磷也含有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D、硝酸甲中含有氮元素和钠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故选C。
18. B ③ ⑥ ② ⑦ 合成
【详解】
I、(1)A、属于混合物的有①和⑤,错误;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正确;C、属于碱的是④,错误;D、没有氧化物,错误;
(2)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③;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⑥;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银粉”是②;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⑦,才能被人体吸收;
Ⅱ、(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氧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 铁 氧气和水 Fe2O3+3CO2Fe+3CO2 Fe+CuSO4=FeSO4+Cu 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 Fe 塑料 使油与氧气隔绝 CO2 0.2g
【详解】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保护,灭火的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喷漆可有效防止与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氧化铁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是Fe2O3 + 3CO 2Fe + 3CO2;“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4)要比较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金属铝、铜外,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也可以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除金属铝、铜外,试剂可以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铝溶液等;
(5)①铁锅所含金属单质是铁,化学式为Fe,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使油与氧气隔绝。
③根据铜锈中的元素组成,可以知道铜生锈还与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关,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铜也易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X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x
x=0.2g
20. 蛋白质 机体生长 代谢 倒伏 Ca3(PO4)2 不可再生 焦炭
【详解】
(1)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该种营养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并提供能量;(2)钾元素可以保证植物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增强其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磷肥中磷矿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化学式为Ca3(PO4)2;(3)煤炭、天然气和稀土都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将煤综合利用,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和粗氨水等很多有用的物质。
21. 元素 食物腐败(合理即可) 吸附 煮沸 C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石灰水变浑浊 3.4 14% 79%
【详解】
(1)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含碘的碘酸钾,来增加人对“碘”的摄入量,这里的“碘”是指碘元素。
②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食物腐败就是厨房中常见的缓慢氧化。(合理即可)
③“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因此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用。
④煮沸能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故生活中的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因为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所以生活中硬水要通过煮沸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⑤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错误的是:C。
A、食物变质过程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其实质是食物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解释正确;
B、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的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就不同。因为CO和CO2这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CO(煤气)有毒而CO2无毒,解释正确;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其原因是: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该过程中汞原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解释错误;
D、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解释正确。
故选C;
(2)食品中的化学
①食品如果跟氧气接触容易腐败变质,故食品包装中常用一些无毒、易得、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做保护气。由于N2无毒、易得,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食品包装中常充N2 以防腐。故填: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根据牛奶包装标签文字说明,每一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最少为:,若儿童每天至少需要 0.6g 的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每人每天要喝这种牛奶的盒数为:。
(3)农业生产中的化学
[性质探究]
①因为实验中要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所以必须保证装置不漏气。因此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因为E中是无色酚酞溶液,所以该操作的目的是检验反应中是否生成氨气。反应中生成的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E中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因为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所以该操作的目的是检验反应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
[含量分析]
⑤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因为C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将反应生成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氨气被D装置中的浓硫酸吸收,故装置D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中生成的氨气的质量。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52.4g -149g=3.4g。
⑥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⑦样品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纯度。故此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纯度为:。
22. 塑料灯罩 4Al+3O2=2Al2O3 混合物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A 元素 C NO3-(或硝酸根离子) Cu、Fe(或铜、铁)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C CuO Fe ③ Fe+CuSO4=Cu+FeSO4 制农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制铜盐等
【详解】
(1)①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塑料灯罩。
②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与生成了致密、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能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与内层的铝接触,故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Al+3O2=2Al2O3;
合金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①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具有花香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鼻孔使人闻到花香,故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②小树的树叶已经发黄,说明小树中缺少氮元素,应该补充氮肥,三种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氯化铵,故填A。
③物质成分中的钙、镁、钠指钙元素、镁元素、钠元素,故填元素。
④化学上常用pH试纸来测溶液的酸碱度,故填C。
(3)①甲车间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与铜离子共存,铜离子存在于乙车间的废水中;铜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存在于甲车间的废水中;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能共存,则钡离子存在于乙车间的废水中,则甲车间的阳离子为钾离子,乙车间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故填NO3-(或硝酸根离子)。
②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 (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说明溶液中的Cu (NO3)2和Fe(NO3)2完全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后生成的铜和铁,故填Cu、Fe(或铜、铁)。
③由题干可知,次氯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ClO+CO2+H2O=2HClO+Na2CO3。
④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2NaCN+3H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前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尚缺少的2个碳原子存在于2X中,则X的化学式为C,故填C。
(4)①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故其化学式写为CuO;
D为铁,故其化学式写为Fe。
②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
③反应④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Cu+FeSO4。
④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铜,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制农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制铜盐等,故填制农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制铜盐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