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综合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选择题(共16题)
1.实验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氯化钠
B.用量筒量取90.0mL 的水
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2.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C.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加入10g水
3.在以下各操作均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要使其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掉20g水 ②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g水 ③加入4g食盐 ④加入5g食盐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把一杯饱和 NaCl 溶液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分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图书室、资料室着火时,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用50g10%的NaCl溶液配制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50g
6.向盛有5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45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0% B.11.1% C.10% D.5%
7.实验室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配制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8.配制l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导致质量分数变化的是
A.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B.用量筒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用蒸馏水润洗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
D.用蒸馏水润洗用于盛装溶液的试剂瓶
9.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为某同学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瞬间,则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11.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6g硫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48g二氧化硫
B.氯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铁在潮湿的空气比铁在盐水中更易生锈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ρ=1.30g/cm3),加10mL水后溶质分数变为20%
13.同学们先将适量的粗盐提纯,再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粗盐水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
B.配制氯化钠溶液需要7.5g的氯化钠、42.5mL的水
C.配制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量筒
D.若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液在装瓶时洒出了少许
14.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③是过滤
B.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C.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
15.图中的直线表示时某物质在不同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四点则表示该物质在时的溶解情况,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
A.
B.
C.
D.
16.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 / 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
A.1/81 B.1/820 C.1/1681 D.无法确定
二、综合题(共6题)
17.“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和升空、蛟龙潜海、高铁纵横,都离不开化学。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g月球土壤成功着落。
①因为N2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故被用于保存月球土壤。
②嫦娥探月重要目的是寻找新能源He-3,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则He-3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利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生产煤油的原料是___________。
(4)蛟龙号耐压球壳使用了钛合金,下图是以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制取钛(Ti)的部分流程图。
①步骤I中反应时要先将钛铁矿和焦炭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
②物质X为一种有毒气体,反应II合成甲醇(CH3OH)时,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应调节原料中X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反应III中分出TiCl4的蒸馏法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不同
④反应IV需在氩气(Ar)环境下进行,Ar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制造高铁使用了许多金属材料,现烧杯中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2.8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稀硫酸全部反应完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剩余固体质量为4.8g。
①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A 37.5% B 62.5% C 80% D 无法确定
②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18.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____ (填字母)。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 _____ ;当观察到蒸发皿内 _____ 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 称量及量取B 计算C 溶解D 装瓶贴标签。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_____ (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_____ (填字母)。
A 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_____ 。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 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 _____。
19.氯化钠在工农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1)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 100g 氯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28.7g 白色沉淀。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 500mL 质量分数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 1.04g/cm3),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 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若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100g 质量分数为 4%的氯化钠溶液。
Ⅰ.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精确到 0.1g);
Ⅱ.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0.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下列各组试剂中,通过称量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____ (填字母)。
A.碘和酒精 B.碳酸钠粉末和少量稀盐酸
C.铁和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2)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汞和氧气反应的质量关系。若用一定质量的汞和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固体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__________ g。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类型 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_____ 。
②已知: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和熟石灰反应可以制得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Ca(ClO)2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转化为CaCO3和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4)实验室取34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34. 2g。则所取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
2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室存放较长时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如图一 ),进行如下实验:
(1)小亮从瓶中取出50mL溶液,稀释成10%的H2O2溶液待用,理论上他需要加水_____mL。
(2)小丽同学用上述稀释后的H2O2 ,溶液和图二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对H2O2的催化效果是否相同。实验中看到_____,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
(3)小杰同学用图E装置测定上述稀释后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为10% ,反应前他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g稀释后的H2O2溶液,在干燥管中加入足量无水氯化钙用于吸水),并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共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 .5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H2O2溶液全部流入瓶中,迅速关紧活塞,待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62.9g。请计算: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
②实验测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③图三中若无干燥管则测得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比实际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稀释后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不符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2.小明在实验室加热57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7.4g。小明继续加热剩余固体至完全反应,又收集到一些氧气。为了回收催化剂,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加热后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求解两次总共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两次加热过程中,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将所得溶液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氯化钠是正确的叙述; B.用量筒量取90.0mL 的水是正确的叙述;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量筒不能做任何反应容器; 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2.C
【详解】
A、蒸发掉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1%;
B、加入10g10%的该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判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
C、加入10g固体,并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
D、加入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1%;
比较以上各项,C项数值最大。
故选C。
3.A
【详解】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20%=40g×10%,x=2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40g,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20%=40g×10%+y,y=5g。故①④方法正确。故选:A。
4.B
【详解】
把一杯饱和 NaCl 溶液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分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溶剂质量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是不变的,在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故选B。
5.C
【详解】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实验中红磷的量过量,确保消耗瓶内的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书室、资料室着火时,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产生残留物,故C符合题意;
D、用50g10%的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10%=5g,设加水的质量为x,列出等式:,x=50g,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向盛有5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45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故选C。
7.C
【详解】
A、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上述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C、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若没有使用游码,则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A
【详解】
A、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导致溶液洒出,对溶液饿质量分数不会产生影响,故A正确;
B、量取液体时俯视读书会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小,使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故B错误;
C、用蒸馏水润洗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变小,故C错误;
D、用蒸馏水润洗用于盛装溶液的试剂瓶,同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因溶液的质量也增加,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到一倍,故B错误;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C正确;
D、蒸发时先挥发出来的是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如果放反称量固体质量可能偏小,配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移氯化钠洒出,相当于溶质质量减小,配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液体体积偏小,相当于溶剂质量偏小,配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配置好后,转移液体不再影响溶液的浓度。
故选C。
11.D
【详解】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相当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D. 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相当于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小,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选D。
12.B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16g硫只能16g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32g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氯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食盐能够加快铁的锈蚀,铁在盐水中比铁在潮湿的空气更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D、溶液加水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ρ=1.30g/cm3),加13g水后溶质分数变为2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粗盐水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在装瓶时洒出了少许,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
A、操作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故为过滤,A正确;
B、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用到玻璃棒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B正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错误;
D、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水的质量为,,D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直线上的点表示t℃时该物质的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直线上的三个点所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c点与d点相比较,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剂质量大,溶质质量与d点相等,故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d点。故选B。
16.C
【详解】
设稀释前的浓度为1,
冲洗第一次后醋酸浓度为=1×,
冲洗第二次后醋酸浓度为=,
故选C。
17. 稳定 1 RbCl 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无污染 石油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1:2 沸点 防止Ti在高温下被氧化(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B 解: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12.8g-4.8g=8g
设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x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详解】
(1)①因为N2的化学性质稳定,故被用于保存月球土壤,故填:稳定;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所以中子数=3-2=1,故填:1;
(2)由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则有37=2+8+18+8+n,解得n=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填:RbCl;
(3)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煤油是石油炼制后的产品,故填: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无污染;石油;
(4)①步骤I中反应时要先将钛铁矿和焦炭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物质X为一种有毒气体,由步骤I的反应可以推测,X为CO,绿色化学特点之一“零排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则原料中X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填:1:2;
③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故填:沸点;
④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防止生成的钛在高温下被氧化,故填:防止Ti在高温下被氧化(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5)①混合物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由题意可知,铜的质量为4.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12.8g-4.8g=8g,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2.5%,故选B;
②见答案。
18. B 玻璃棒 出现较多量固体 BACD B C 62.5
【详解】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

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选项正确;
B、液面不低于滤纸的边缘会造成杂质不经过滤纸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不能起到除杂的目的,选项不正确;
C、过滤时若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容易捣破滤纸,使杂质进入滤液,所以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选项正确;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选项正确;
②操作Ⅲ是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玻璃棒;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
①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应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使得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烧杯未干燥使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若砝码和物品放反了,且移动了游码,则所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游码=-=4g<6g,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6%=(100g-x)×16%,x=62.5g。
19. 11.7% 31.2 B 66.7 烧杯
【详解】
(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① 500mL 质量分数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 1.04g/cm3)的质量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故选B。
③ Ⅰ、设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则有,,故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66.7g。
Ⅱ、溶液配制的操作是计算、称量、溶解、定容,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溶解溶质需要烧杯。
20. A 2Hg+O22HgO 1.6g 不属于 Cl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
【详解】
(1). 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碘和酒精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是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汞和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汞,反应方程式为:2Hg+O2加热2HgO (3).由图可知,生成氧化汞的质量为21.7g,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
2Hg + O2加热 2HgO
32 434
x 21.7g
32/x=434/21.7g x=1.6g
(4).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5).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因此可知氯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 (6). Cl2+2NaOH=NaCl+NaClO+H2O。熟石灰和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生成次氯酸钙,氯气和熟石灰反应可以制得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7). Ca(ClO)2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转化为CaCO3和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8). 氧气的质量为34g+1g-34.2g=0.8g。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 MnO2 2H2O+O2↑
68 32
x 0.8g 68/x=32/0.8g x=1.7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7g÷34g×100%=5%
答:略
21. 120 左侧红墨水上升速度比右侧快,最终者上升距离相同 不合理,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也会对催化效果造成影响 1.6 6.8% 偏大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合理均可)
【详解】
(1)设理论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0mL×1.2g/cm3×30%=(50mL×1.2g/cm3+x)×10%
x=120g,即120mL水;
(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锰和水泥块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并且二氧化锰比水泥块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好,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左侧红墨水上升速度比右侧快,最终上升的高度相等;根据控制变量实验法可知,除了物质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但是二氧化锰是粉末,水泥块是块状,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所以不合理;
(3)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64.5g-562.9g=1.6g;
②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
③如果没有干燥管会有一部分水蒸气和氧气一起逸出而看作是生成的氧气,会使算出来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偏大,从而造成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④稀释后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10%不符合,其可能的原因是: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1)120;
(2)左侧红墨水上升速度比右侧快,最终上升的高度相等;不合理,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也会对催化效果造成影响;
(3)①1.6g;
②6.8%;
③偏大;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22. 2KClO32KCl + 3O2 ↑ 9.6g 1:1 98g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 + 3O2 ↑;
(2)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固态混合物减少的质量,第一次加热后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57g-47.4g=9.6克;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200g×14.9%=29.8g;
设两次总共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X
X=49g
(4)设第一次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
y=24.5g;
小明两次加热过程中,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比=24.5g:(49g-24.5g)=1:1;
(5)设需加入水的质量是z。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
200g×14.9%=(200g+z)×10% z=98g,即需加入水的质量是98g。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