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携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2.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灭火 B.生产汽水
C.作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B.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能燃烧
4.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人类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7.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9.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10.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42分)
11.(8分)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门词汇,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1)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
(4)“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12.(4分)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____,容易点燃。
(2)1830年人类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13.(8分)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________(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4.(14分)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用一个空的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倒入约1/3容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子并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从烧杯的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B,准备好双孔塞(插有带小气球的短玻璃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分液漏斗),取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双孔塞将集气瓶塞紧。把澄清石灰水放入集气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图C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等已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________;F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化关系: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20分)
16.(10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8分)
18.为测定实验室某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相符,小雷利用其与大理石反应(其中杂质不参与反应)做了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盐酸样品 大理石 剩余固体(含大理石)+液体
53.0 6.0 56.8
(1)实验中共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通过计算,判断测定结果与试剂瓶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符(需要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若不符合,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
一、1.B
2.D 点拨:氧气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B 4.B 5.B
6.C  点拨: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7.A 点拨: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8.C 9.C
10.D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现象分析法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
二、11.(1)温室效应 (2)不可再生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C
12.(1)着火点低 (2)分解产生氧气
13.(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火警电话119(合理即可)
14.(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气球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4)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5.(1)CO;C(或O2)
(2)CaCO3 + 2HCl===CaCl2 + H2O+ CO2↑(或CaCO3CaO+CO2↑);Ca(OH)2+CO2===CaCO3↓+H2O;2CO+O22CO2
三、16.(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 (2)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17.(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
(3)m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点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四、18.解:(1)2.2
(2)设盐酸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2 g
= 
x=3.65 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与试剂瓶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符。
答:(2)与试剂瓶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