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天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②用食盐水浸泡菜刀以除去表面的锈斑;
③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④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⑥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⑤⑦
B. ①②⑤⑦
C. ②④⑥
D. ①⑤⑥⑦
2.某建筑工地发生民工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3.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 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4.有失去标签的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三瓶溶液,现有下列试剂,可以一次性予以区分开来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锌
5.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比较产生泡沫的多少
B. 聚氯乙烯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点燃闻气味
C. 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纯碱和食盐——加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6.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A. H2O NaOH HCl
B. H2O KOH HCl
C. H2O NaOH H2SO4
D. H2O KOH H2SO4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 氯化钠 食盐 NaCl2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C. 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8.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3+、NO、OH-
B. K+、NO、CO
C. Ba2+、MnO、SO
D. NH、Cl-、SO
9.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NO3
B. Ca(H2PO4)2
C. (NH4)2HPO4
D. KNO3
10.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1.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A.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 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
C. 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 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13.小明、小刚等4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学A
B. 同学B
C. 同学C
D. 同学D
14.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 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D. 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15.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后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
A. 氢气、氧化铜、稀盐酸
B. 锌粒、硝酸银溶液、氯化镁溶液
C. 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制取过程如下:
(1)上图中①是________。
(2)上述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的氨气,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工业上不能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钾,只是因为在溶液中________。
A.KHCO3溶解度较大
B.KHCO3溶解度较小
C.K2CO3溶解度较大
D.K2CO3溶解度较小
17.小明同学想利用已有的知识弄清家里化肥的成分,他看到袋中化肥是一种白色晶体,取少量肥料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初步判定是一种氮肥。为进一步研究肥料的性质和成分,小明将少量肥料样品带到学校进行探究。
结合探究过程回答,施用该化肥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氯化钾 B.尿素
C.磷矿粉 D.硫酸铵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正确;②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不反应,故盐水不能除锈,反而加速铁制品生锈,错误;③氢氧化钙的生产过程会产生CO2,用氢氧化钙无法解决温室效应,错误;④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氯化钙,从而改变水的硬度,错误;⑤若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正确;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会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降低肥效,错误;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还可能是离子,正确。
2.【答案】B
【解析】设化合物Na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x,其中Na为+1价、O为-2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x+(-2)×2=0,解得x=+3。故选B。
3.【答案】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三种待检物质分别属于酸和碱两类物质,因此仅用指示剂来鉴别显然是不行的。锌属于活泼金属,只能和酸发生反应,故也无法将两种碱区分开来。而碳酸钠,既能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又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可用碳酸钠来区分三种物质。
5.【答案】C
【解析】A项,取样品,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项,取样品,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聚氯乙烯,没有明显气味的是聚乙烯,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项,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错误;D项,取样品,分别加入醋酸,食盐不能与醋酸反应、而纯碱可与醋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可采取加食醋观察有无气泡的方法区分两物质,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解答。
7.【答案】B
【解析】A选项不对应,化学式错误;B选项关系对应;C选项俗名错误,应为生石灰;D选项俗名错误,应为烧碱、火碱,答案选择B。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复合肥料的特征是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10.【答案】D
【解析】D中氢氧化钡属于可溶性碱,分类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①能实现。②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故②不能实现。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③能实现;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④能实现。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会小于实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错误;B项,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是碳酸钡,能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正确;C项,碳酸钠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纯碱可以与面团中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可以将酸除去,而且使食物疏松多孔。纯碱和食盐都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无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故只有D错。
14.【答案】D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要合理使用,错误;B项,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错误;C项,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但是补锌口服液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错误;D项,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所以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15.【答案】C
【解析】A项,在该组中,氢气和稀盐酸不反应,错误;B项,在该组中,锌和氯化镁不反应,错误;C项,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正确;D项,在该组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钾不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钾不反应,错误。故选C。
16.【答案】(1)加热 (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二氧化碳在食盐水中溶解度较低 (4)A
【解析】根据氨碱法制纯碱的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即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所以,图中①是加热。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由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若先通入二氧化碳,则溶液中会生成极少量的碳酸,再通入氨气,生成的产物量少,且易生成碳酸铵;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先通入氨气,溶液中生成了较多的一水合氨,再通入CO2,生成的产物量多,且易生成碳酸氢铵。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主要是制取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在溶液中先析出,使得反应继续下去,从而制取较多的碳酸氢钠以用来制取碳酸钠。但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钾的溶解度较大,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所以就得不到碳酸氢钾,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制取碳酸钾。故选A。
17.【答案】该化肥易溶于水 该化肥的水溶液显酸性 硫酸铵 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
【解析】铵盐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硫酸钡。
18.【答案】C
【解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尿素和硫酸铵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