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话追问,体悟“匆匆”——精读第一自然段
1.谈话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匆匆流逝,一刻不停留,导入课题《匆匆》。
2.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追问集中在哪些段落。指名回答。
3.品读第一次追问。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找出作者追问的部分,学生齐读,思考:作者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回答。带着这种茫然,焦急,无奈,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3)将第一自然段改成现代诗的形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生深情诵读。 指名朗诵,师小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4.品味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中父子俩的一番对话。
(1)出示课件,师生对读。
(2)从爸爸说的这番话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时光易逝,一去不返。
二、对话追问,思索“匆匆”——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在 4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 在这些看似自问的追问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出示课件,师生合作读。
2.理解“白白走这一遭”的意思。
(1)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白白走这一遭”的理解。
(2)思考:怎么做就是不白白走这一遭呢?请生举例说明。
师小结:是啊,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工作!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虚度,他们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3.朱自清先生短暂的一生是否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呢?
出示课件:朱自清简介(学生自由读资料。)
师:你觉得朱自清的人生有没有留下痕迹?留下了什么痕迹?可以找相关句子来回答。
指名回答,师相机小结:他一生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
4.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理解“八千多日子”“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积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等四字词语。
(3)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诵。
(4)思考:面对时间匆匆,一去不返,身为学生应该怎么做?指名回答,师相机小结: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三、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1.请将你学完本课的感触汇成一句话,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写在书的空白处。
2.指名展示格言,师相机点拨。
3.课件出示教师赠言,生齐读。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找一找描述时间易逝的诗歌或名言警句。3.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五、课堂总结。
上课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光彩,创造属于你的辉煌!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加倍努力
教学反思:
《匆匆》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孩子学习的时间,切实保障孩子能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轻松活跃,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