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八年级下册 音乐 第2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八年级下册 音乐 第2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内容:
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材分析: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第四乐章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它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这一主题,同时借助于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学生情况:
本节课为七年级音乐鉴赏课教材,面对有一定欣赏水平的七年级学生,对于《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赏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由浅入深,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并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2.知识目标:能随音乐哼唱《鳟鱼钢琴五重奏》的主题旋律,能辨别各段变奏在乐器、音色、情绪上的变化;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3.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钢琴五重奏》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法: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探究、讨论、感受体验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听、看、唱、辨、思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片头曲
(播放视频片段)
师:电视剧的片头曲与电视剧同名叫做....
生:《欢乐颂》。
师:但此《欢乐颂》非彼《欢乐颂》,却好似《欢乐颂》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两首曲子旋律很想,却又不完全一样
师:电视剧的《欢乐颂》是由贝多芬的《欢乐颂》改编而来,与其说叫《欢乐颂》不如说叫《欢乐颂变奏曲》。
2、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舒伯特的变奏曲。名为《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下面请预习的同学介绍下先关内容
(播放主题)关于舒伯特
关于《鳟鱼五重奏》的来源
欣赏主题
1、聆听主题,辨别乐器
2、再次聆听,跟音乐用“dang”哼唱,想一想音乐描绘的是鳟鱼什么样的形象
分析变奏
1、什么是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
2、变奏的手法有哪些:装饰音变奏,节奏变奏,节拍变奏,速度变奏,音色变奏,调性变奏等。
3、播放五个变奏及结尾部分寻找对应的变奏手法
变奏一 速度变奏 音色变奏
变奏二 速度变奏 音色变奏
变奏三 节奏变奏 音色变奏
变奏四 调性变奏
变奏五 节拍变奏 音色变奏
结束段 装饰变奏
当然我们说的都是每段较为明显突出的变奏手法,并不是没段都只用了我们说的这些变奏手法。
欣赏视频
师:学习了主题,弄懂了变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完整视频。
之欣赏当然不行,陈老师其实是给大家布置了任务的。
(主奏器乐及音乐情绪)
变奏一与主题的不同及相似:
不同:变奏一增加了钢琴明亮的音色,情绪更加活泼愉快。
相同:表现鳟鱼在水中欢快嬉戏、游动的情境。整体旋律和主题大径相同。
变奏二中主要由什么乐器演 奏 与变奏一的音乐形象一样吗
中提琴;和变奏一形象一样
变奏三:辨别乐器,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鳟鱼主题”,使音调变得沉重,钢琴、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演奏使音乐速度变得激烈,情绪变的激动,给人以不安祥之感。
变奏四: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旋律中是否有完整的“鳟鱼主题”?
变奏四由D大调转为同名d小调,力度加强,一开始用ff的强音奏出 ,情绪变得哀痛。旋律发生较大变化。
变奏三四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情境:渔夫搅浑了河水,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聆听变奏五,感受音乐情绪
有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表明作者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聆听结束段,感受音乐情绪,体现作者怎样的愿望
音乐又恢复到开始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
结束段是优美主题的再现,预示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和美好必将到来。
升华:自由和光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尽管单纯和善良经常会被虚假和邪恶所害,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一个真实和善良的人!
生活总是欢乐和悲伤相伴,
有一帆风顺也有困难和挫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
用乐观、积极、微笑的心态
对待所遭遇的一切,
遇到的苦难终将过去,
欢乐和美好也必将到来!
教学反思: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本课的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感受体验、积极参与入手,鼓励学生用乐器、色彩等来表现音乐作品。
本课容量大,内容丰富,利用课件正好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理解、感受、表达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