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课,我们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使自己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观察实验时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自己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首先通过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根据现象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第二课时首先通过陈述化学文字表达式的缺点引出国际上通用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然后以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例探究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课前预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_________)的_______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________)的过程。在这一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没有改变,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也没有改变。
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课本P92~P94,了解质量守恒的涵义及其探究方法,仔细观察实验,然后完成下表:
实验
现象及质量
分析
方案一
实验前
质量
m1=_______
点燃红磷时,红磷与锥形瓶内的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而参加反应的______和______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_______的质量_______,所以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
实验时现象
红磷_______,产生________,气球_________,冷却后_________
实验后质量
m2=_______
结论
m1= _______ m2
方案二
实验前质量
m1=_______
将铁浸到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与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色的_________,由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______生成的铜和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实验时现象
铁钉表面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_____色变成______色
实验后质量
m2=_______
结论
m1= _______ m2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_。
分析与讨论:
1.在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时,为什么要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有什么作用?如果锥形瓶上橡胶塞未塞紧会导致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时,能否在敞开的容器中做实验?为什么?由此说明我们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把100g水加热会得到100g水蒸汽,这是因为这个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认真阅读P94~P95实验5-1和实验5-2,仔细观察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
现象
分析
结论或符号表达式
5-1
_______________,天平_________。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挥发到空气中,所以质量会________。
5-2
发出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生成一种____________,天平_________。
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由于镁结合了________,所以质量会________。
分析与讨论:
实验5-1和实验5-2中第二次称量的结果与你的预计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5-2中,如果你重复几次实验(每次实验可通过控制质量的不同,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等),你会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认真阅读P95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图5-7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结合你的理解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如下图)为例,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说明化学反应为什么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氢气(H2)+氧气(O2) 水(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种类和质量以及分子、原子的数目等方面分析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发生改变。并完成下面的空白:
学习检测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A.碳原子 B.氮原子 C.氢原子 D.氧原子
3.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5:1 D.4:1
4.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下列有关该物质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 只含有碳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反应前/g
4
16
111
4
反应后/g
x
20
0
89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
(2)表中“x”值为______。
(3)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7.某人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在还未知的物质X。此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制造出了一种新元素X。”请分析后判断:此人的话是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前镁带质量的大小关系。
〔提出问题〕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相等吗?
〔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取一根洁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称量的质量为m1 ;
在石棉网上点燃镁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称量的质量m2 ;
比较两次称量的质量
①实验结论:m1>m2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m1<m2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课前预习
1.用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各物质粒子间的__________。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为例)
读法
(1)质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
读作:每1个碳______与_____个氧______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______个二氧化碳_________
探究一 化学方程式
认真阅读P96~P97 有关化学方程式部分,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表:
化学方程式
解析
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质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量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法以 为例
质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讨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如下,请指出各部分表示的涵义。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应用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基本知识,也是学习化学并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手段,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解决许多有关化学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并完成下列有关习题。
1.在的反应中,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来看,每______个铝原子跟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个三氧化二铝分子;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_____份质量的铝跟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三氧化二铝。
2.在A+2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同时产生______克D,这是根据______进行计算的。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必然相等。
3.如图所示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反应后生成,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学习检测
1.化学方程式要表明 ( )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②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之比 ⑤ 反应发生的条件
A. ①②⑤ B. ①③ C. ②④ D.都可表明
2.化学方程式C+O2CO2 的正确读法是 ( )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在反应3Fe+2O2Fe3O4中,Fe、O2、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A、3:2:1 B、56:16:232 C、56:32:232 D、168:64:232
4.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5.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 4
6.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g X和bg Y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Z的质量( )
A、等于(a+b) B、大于(a+b)
C、小于(a+b) D、不大于(a+b)
7.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3:1,若反应后生成物C和D共2.4g,则消耗A的质量为 ( )
A. 0.6g B. 0.8g C. 1.8g D. 2.4g
8.在化学反应中4P+5O22P2O5中,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比是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
9.(1)在A+B====C+D的反应中,如果C和D的质量比为3:5,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和为160g,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g。
(2)在化学反应3A+2B====2C+3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27、16、19,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10.(1)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具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4NH3+5O2 4NO+6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
1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__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_______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某一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仅要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还要让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课,我们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从而探究总结出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首先阅读课本P99-P100 ,小组内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守哪两个原则,为了使化学 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应该怎么做;然后以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例归纳总结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最后要注意有气体或者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在书写方程式时,要标明气体符号或者沉淀符号。
课前预习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____________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无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应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注“________”号;在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无固体而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应在生成的不溶性固体化学式后注“_________”号;“△”表示_________。
探究一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认真阅读P99 第一自然段,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
原则
(1)
要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
(2)
要遵守______________,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等
例解
例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
C 原子数 1 1
O 原子数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总数 3 3
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同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且原子种类相同,所以,这个化学方程就书写完整了。
例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H2+O2H2O
H原子个数 2 2
O原子个数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总个数 4 3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左右两边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虽然种类相同,但数目并不相同,因此就必须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配平。
使式子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同,如果在H2前配上2,在H2O前配上2,式子两边的H、O原子数目就都相等了,也就是已配平了,这时的“→”才能改成“====”
分析与讨论:
下列是某同学书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试分析它们违背了什么原则?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与氧化二磷:P+O2P2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2Mg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能否为了配平各种元素的原子数而改变化学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步骤
认真阅读P100~P101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步骤,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表:
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实例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步骤
1.写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奇配偶法)
配平此化学方程式,式子左边的氧原子数是2,右边的氧原子数是5,5是奇数,要变成偶数最小在前面乘2,所以在P2O5前面配上______。此时,式子右边的磷原子数是4,左边的磷原子数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_____,O2前面配上______。
____P + ___O2 —― ____P2O5
3.标
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生成物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
把短线改成等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讨论:
1.常见的化学反应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它是怎样规定的?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哪些?试着采用这些方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KClO3 ―— KCl + O2
(2)C2H4 + O2 CO2 + H2O
(3)CO + Fe2O3 Fe + CO2
学习检测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反应前后( )
A.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同
2.从安全、方便、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考虑,实验室最适合的制取氧气的原理是( )
A. ++
B. +
C.
D.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 B.
C. D.
4.铝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5.液化石油气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C2H6,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x的数值为 ( )
A.2 B.4 C.6 D.7
6.我国国产芯片“龙芯二号”的核心部件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为原料制造的,Si的制备原理之一是:。该反应中的x、y分别是 ( )
A.2、4 B.4、4 C.4、2 D.1、2
7.某学生写下以下化学方程式:A. B.
C. D.
E.
(1)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3)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
(4)未使用“↑”或使用不当的是________。
8.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10.火柴是生活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硫磺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写出其中的四个主要化学方程式:
(1)一种含氧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热量,放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褐色物质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
(1)毒品大麻的化学式为C21H30O2 ,常在空气中焚烧销毁。写出在空气中焚烧大麻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生产黑火药是把木炭,硫粉,硝石〔硝酸钾(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看成是氮气、碳和水在根瘤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NH3)和物质X: 。试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__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
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方法和步骤,然后通过例题解析逐步熟练计算过程。
课前预习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基本依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______________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2)式;(3)量;(4)列;(5)解;(6)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1)根据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
(2)根据生成物的量,求反应物的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探究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认真阅读P102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量的方面的研究的意义及方法,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下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物质的式量与质量成________比。
导入
我们知道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次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会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请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数字,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6 4 32
18g ( ) ( )
( ) ( ) 64g
通过分析可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式量与质量成正比,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进行计算。
例解
加热分解4.9g氯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题步骤
(1)设;
(2)式;(3)量;
(4)列;
(5)解;(6)答.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
245 96
4.9g x
x≈1.92g
答:可得1.92克的氧气。
注意
设未知数时,未知数_______单位,而代入的已知量必须_______单位。
相关量必须写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下方。
化学计算是否正确的关键是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必须正确。
分析与讨论:
1.上述例题中如求同时生成KCl多少克你有哪些方法?哪种更简便?能不能通过此反应求出MnO2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解下列习题,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看谁解的又准又规范,然后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
工业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金属镁:问:电解19吨MgCl2最多能生产多少吨金属镁?同时能得到多少吨氯气?
探究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
计算类型
例解
1.根据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
例:见上表。
2.根据生成物的量求反应物的量
例: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
(___) (___)
X (___)
(________________)
X=______t
答:需要碳酸钙______t。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化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多少g?
(2).样品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解:(1)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_。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
245 96
X _____
,x=____g,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 ×100%=____ 答:略
分析与讨论:
下面是某学生做的一道计算题,请分析其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题目:3.25gZn和足量的盐酸(HCl)反应制取H2,同时还生成ZnCl2,求可制得H2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可得H2的质量为xg。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65 1 (3)_____________
3.25g xg
x=211.25g (4)_____________
答:可制得H2 211.25g。
学习检测
1.某学生计算30g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CO2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在化学反应A+B=C+D中,10gA与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gD,若有15gA发生反应,可生成C的质量为 ( )
A.20g B.25g C.30g D.35g
3.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
A.H2、O2、N2的混合气体 B.O2和N2的混合气体
C.H2和N2的混合气体 D.2gN2
4.加热31.6gKMnO4,当得到3gO2时,剩余固体成份是 (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K2MnO4
C.KMnO4、K2MnO4、MnO2 D. MnO2和KMnO4
5.12g碳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g,若有6g碳,在_______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g。
6.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g氢气,最少需要氧气_______克,换算成体积是_______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要制取8g氢气必须电解_______克水。
7.在科学实验中,常见电解水的方法制备纯净的氢气,供研究工作使用。现电解90g水,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外,请再用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列出算式即可)。
8.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 ,且CaO2 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CaO2 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 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O2(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忙计算该样品中CaO2 的质量分数。
9. 、将不纯的锌8g(杂质不予硫酸反应)与足量的希硫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
(1)第_______ min时,锌粒与稀硫酸
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求不纯的锌中锌的质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