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培养探究能力。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
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文学常识——《乐府诗集》
文意梳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复:再,又
当户(dāng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译文: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点兵:征兵
十二:多数,不是确指
爷:父亲
译文: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译文: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译文: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意思市到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买一样东西)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早晨。
辞:离开,辞行。
暮:晚上
但闻:只听见。
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译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胡人的战马。
啾啾:马叫的声音。
译文: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铁衣:铠甲。
译文: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百千: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译文: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驰:赶马,快跑
千里足:千里马。
译文: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郭:外城。
扶将: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译文: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靠近、临近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安:怎么
译文: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②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
③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古今异义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通假字
1、市
①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帖
①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3、机
①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②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一词多义
1、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3、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词类活用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2、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
文言句式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
替父从军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
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7)
结尾附文
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整体感知
2.思考一下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变化。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整体感知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3.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整体感知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4.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分析其表达效果。
略写。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整体感知
5.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整体感知
6.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整体感知
7.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1.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诗中借助对他人(物)的描写来塑造木兰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
合作探究
2.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1)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合作探究
(2)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文章主旨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文本特色
1.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①木兰在战场上
②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③木兰到家第二天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9 木兰诗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
文学常识——《乐府诗集》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标注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
4.点名读,师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可与同桌讨论交流。
7.检测学生理解情况:点名译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唧唧( jī ) 机杼( zhù )
军帖( tiě ) 可汗( kè hán )
鞍鞯( ān jiān ) 辔头( pèi )
鸣溅溅( jiān ) 燕山( yān )
戎机( róng ) 朔气( shuò )
金柝( tuò ) 红妆( zhuāng )
著旧时裳( zhuó )( shāng )
2.古今异义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②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
③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3.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4.一词多义
(1)市
①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帖
①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3)机
①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②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5.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3)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2)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
六、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七、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明确: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思考一下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变化。
明确: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明确: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4.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略写。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5.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明确: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6.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7.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八、合作探究
1.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明确:诗中借助对他人(物)的描写来塑造木兰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
2.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明确:(1)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2)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九、本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十、文本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①木兰在战场上
②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③木兰到家第二天9 木兰诗 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导学基础知识
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
文学常识——《乐府诗集》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三、导读理解
1.古今异义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②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
③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3.一词多义
(1)市
①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帖
①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3)机
①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②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4.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3)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2)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
自我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帖,可汗(hàn)大点兵。 B.朔(sù)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 D.脱我战时袍,著(zhù)我旧时裳。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赏赐百千强 B.军书十二卷 C.女亦无所思 D.双兔傍地走
4.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买) 关山度若飞(越过)
B.问女何所忆(思念) 旦辞爷娘去(早晨)
C.万里赴戎机(战事) 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5.用原文句子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宿营地空旷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惟闻女叹息 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为市鞍马 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山度若飞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镜帖花黄 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第②段划线句中的“不闻”“但闻”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延续至今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这句话表达出了木兰内心怎样的情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汗hán。B.朔shuò。D.著zhuó。
2.答案: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答案:C
解析:A.“强”的古义是“有余”,今义是“力量大”。B.“十二”的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是数词,十二。C.“思”的古今义相同,思考、想。D.“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4.答案:C
解析:“驰”在该句中是“赶马快跑”的意思。
5.答案:(1)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6.答案:(1)①只;②买;③越过;④通“贴”
(2)①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②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3)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
(4)扑朔迷离;表达出木兰从军多年的机警和谨慎,以及内心的骄做和自豪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惟闻女叹息: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惟:只。②愿为市鞍马: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市:买。③关山度若飞: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度:越过。④对镜帖花黄:照着铜镜贴上花黄。帖:通“贴”。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能力。要把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诗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重点词:①戎机:战事;若,像;②策勋,记功;强,有余。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意思是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古时一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不异投入另一世界,“不闻”“但闻”连续用两次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意思是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是夸张的手法,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军已经前敌,军情紧迫,木兰行军神速,亦意味着木兰昔日之儿女情怀,从此将在战争中百炼成钢。
(4)本题考查拓展阅读和分析人物情感。一问,结合“雄兔脚扑朔”提取“扑朔”,结合“雌兔眼迷离”提取“迷离”。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二问,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这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同时也表达了木兰内心的骄做和自豪之情。
译文:
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十二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雄兔两脚不住乱动,雌兔眼眯成一条线。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怎能认出谁是女来谁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