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遒qiú 打量liàng 拗口ào 执拗niù 卷帙zhì浩繁
B、蹉cuō跎 寒暄xuān 朱拓tà 创chuàng伤 叱咤风云zhà
C、孱càn头 畏葸xǐ 记载zǎi 搭载zài 强qi?ng人所难
D、敕chì造 打烊yàng 浸渍zì 冠guān心病 沐猴而冠g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
A、怪招叠出 撕扯 陨身不恤 漫溯
B、融汇贯通 黯然 优柔寡断 荫庇
C、斩钉截铁 混账 风尘仆仆 大拇指
D、根深缔固 遐想 义愤填膺 绥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 在台北 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②最新报告显示, 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雉等。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 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最终 合并 截止 不遗余力 B、终于 合璧 截止 不折不扣
C、最终 合并 截至 不折不扣 D、终于 合璧 截至 不遗余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我们青年志愿者出发前,老师就已作了明确的分工,安排男同学和力气大的干重活,负责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掩埋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如果路遥现在还活着,不知是什么样子?这谁也说不准。但是他肯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会干出许多令人佩服又咋舌的事来。他是一个强人。强人身上有比一般人优秀之处,也有一般人不可理解之处。? ;?? ;?? ;?? ;? 。
? 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②他大气,也霸道
? ③他刚强自负不能容忍居于人后,但儿女情长感情脆弱内心寂寞
? ④他关心别人,却隐瞒自己的病情???? ⑤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
?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①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④⑤
6、下列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红楼梦》)
B、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封存汉献帝和曹操所赐的财物,挂官印于府第,不辞而别,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C、?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堂·吉诃德》)
D、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席上,冯乐山向高家提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慧,并建议马上订婚,高老太爷一口应允。(《家》)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l2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 (《后汉书·循吏列传》)
???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省诸卒,令耕公田 省:裁减
B.苌寻病卒,延自临殡????????????????????????? 寻:招致
???? ?C.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宦:做官
?? ??D.龙丘先生躬德履义???????????????????????????? 履:实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①延乃令铸作田器?????????????????????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①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 C.①敬待以师友之礼??????????????????????②作《师说》以贻之
?????? D.①有原宪、伯夷之节????????????????????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 )
????①会稽颇称多士????????????????????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 A.①③⑤????????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4分)
②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4分)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
(2)暧暧远人村, 。 ,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或命巾车, 。 ,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诗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不同感受,表现了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对雨声有不同感受,实际上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15分)20.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老师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700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C(A“叠”应为“迭”,“ 陨”应为“殒”,B项中“汇”应为“会”,D项中“缔”应为“蒂”)
3、D.“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而“最终”仅仅表示结果。“合璧”比喻将两个分开的美好的事物合在一起而配合得宜,褒义词;“合并”指合到一起,中性词。“截至”一般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表示事情仍在持续发展中;“截止”一般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表示事情已经终止。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也不保留。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4、C(A项,“一生”与“创作”不搭配;B项,应在“建立”前加个谓语“完成”(完成……工作),“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与加强”与宾语不搭配应去掉;D项,“男同学和力气大的”,并列不当。)
5、 B (形式上,句式基本上由短到长。内容上,①是对②⑤的总结,尊敬他的“大气”、“痛快豪爽”,畏惧他的“霸道”、“使劲用狠”,②⑤①都是并列关系,④③都是转折关系。)
6、D(是觉民不是觉慧;冯乐山也并没有建议马上订婚。)
7、B(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8、B(无中生有。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9、A(“‘仁’‘义’本为一体”于文无据,“作用相同”与文中董仲舒的解释矛盾。
10、B(寻:不久)
11、B(都是介词“在”;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用”,表方式/连词,表目的;D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12、C(①介绍会稽士人多的情况;③是称赞成丘先生的话;⑤表现郡中贤士大夫愿意为他所用。)
13①九真民众习惯(风俗)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以……为,告籴,<于>交址,致各1分)
②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被朝廷征召回到洛阳,但因病留了下来(视事,征,诣,以, 各1分)
③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坐,诛,上,左转各1分)
14、(8分)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5、(8分)
(1)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2)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4)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5)大块假我以文章 序天伦之乐事。
16、①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的无奈。②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③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也可)。(注:每答对1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6分)
17、内容上:①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②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2分)
结构上:①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②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2分)
18、说“难得”是因为:①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层顶使雨少了美的韵致;②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平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③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又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3个要点,每点2分,答全3点得7分)
19、A、C(A“淡然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共4分)
【例文】珍珠(圆的想象):好大的一颗珍珠!凝脂般滑润的珠体散射着一片黄黄的幽冷的青光。它静静地躺在那儿,躺在一块高雅华贵的蓝紫色天鹅绒衬布上,珠体的青色光芒和蓝紫色的衬布相映成辉,那么明丽,那么清秀,不禁使人想起了清风月影下的西湖。一轮青幽幽的明月,映身于夜幕下蓝蓝的湖水中,不正在眼前?这般清新、冷艳而令人沉醉。那份冷艳的光影,竟使人不敢逼视,就连小小的房间也被映射得四壁生辉起来,难怪古人说“石映玉而山辉,水怀珠而水媚”呢!
【评点】这篇想象小作文,重点是写珍珠,写它的凝脂滑润,写它的幽冷青光,写它的明丽清秀,正如一轮明月映身于夜幕下蓝蓝的湖水中般的冷艳,描写加比喻的手法,的确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21、(50分)【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是南阳郡宛县人。十二岁时,在长安学习,闻名于太学。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授任延会稽都尉。当时他才十九岁,迎接他的官员看到他年纪轻轻的,为之惊奇。这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交通阻塞,北方逃难到江南的都没有返回中原,会稽人才很多。任延聘请德行高的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毕恭毕敬地以师友的礼对待他们。掾吏贫困的,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们,裁减下来的人员,使他们耕种公田,解决他们的穷困问题。有时出外地巡视,常派人慰勉孝子,请他们吃饭。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不愿意入仕,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自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贴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生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来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年被录用任职。任延多次辞让,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去灵前祭祀,多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希望告老还乡,他回到了朝廷。朝廷任命他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种,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百姓们富足了。另外骆越的百姓没有嫁娶的礼法,任延就发公文给下属各县,各以年龄相匹配。那些生了孩子的人,这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和姓氏。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被朝廷征召回洛阳,但因病留了下来,降为睢阳令,九真郡的官吏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任延任职四年,又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新自召见,告诫他说:“一定要好好侍奉上级官吏,不要失去声明美誉。” 任延说:“我听说忠臣没有私交,有私交的臣子不忠。守正奉公,是做臣子的大节。上下一个声音,随声附和,不是皇上的福。对善事上官这一条我不敢奉诏。”帝叹息道:“你说的对。”任延到达武威,当时担任将兵长史的是田绀,田姓是郡内的大姓,国家的子弟宾客为人强暴害民。任延把田绀父子关押起来,田家父子宾客被刑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聚集几百个轻薄之徒,自称将军,乘夜晚攻打郡府,任延出兵打败了他们。自此威名传于境内,官吏、百姓为之屏息。武威郡的北面为匈奴,南面连接着羌族各部落,当地百姓害怕外族掠夺,许多人废弃了农田。任延到后,挑选了一千名精通武艺擅长打仗的男子,明确赏罚,如果有紧急情况,就迎击追讨。匈奴人和羌人常常被大量杀伤,于是就不敢出来骚扰了。河西少雨,因而设置水官,修理沟渠,百姓受了好处。又设立学校,从椽吏子孙起,都规定入学校读书,郡里从此有了读书明理的人了。后来任延因犯了擅自杀死羌人而没有先报告上司的错误,降官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延被征召至辟雍,?就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任延在郡任职九年,因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