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功和机械能 章末综合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有一辆汽车以加速度a向前加速行驶,车厢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正用恒力F向前推车厢,人始终相对于车静止,在车行驶距离L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做的功为 B.人对车做的功为
C.人对车做的功为 D.人对车做的功为
2.(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一物体所受的力F随位移l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7J B.8J C.6J D.-6J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0.5kg的小球A、B(可视为质点)用长L=1m的轻质杆相连,小球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紧靠于光滑墙面放置。现用如图所示的力F使小球A沿着墙面向上运动,当杆与竖直墙壁夹角θ=37°时,小球B的速度大小v=0.8m/s,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在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 )
A.0.25J B.3.25J C.4J D.4.25J
4.(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AB是其水平直径,O为球心,容器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运动到P点时物块对容器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从A点第一次运动到P点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A. B. C. D.
5.(2021·河北·滦南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美国宇航局新一代火星探测器“洞察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成功着陆于火星,如图所示。不同于月球,火星表面有微弱的大气层,所以火星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会利用大气层来缓冲减速。根据计划,探测器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25km处,以大约5500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约3.5min后,距火星表面约11.1km,速度为385m/s,分离隔热盾,打开降落伞,进入伞降阶段,持续约2.5min,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km时,速度减为60m/s,分离降落伞,反冲火箭点火,进入反冲阶段,大约1min后,探测器缓慢地着陆在火星表面。则关于反冲阶段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探测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空气阻力和反冲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探测器机械能的变化量
C.探测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探测器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D.探测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空气阻力和反冲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探测器动能的变化量
6.(2021·湖北武汉·高三阶段练习)电动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某一时刻从车上掉落一货物,车行驶的功率不变,货物掉落前后车速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7.(2022·湖北省云梦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神舟十二号”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后,又经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恢复锻炼,才逐渐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如图所示,重物A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根轻质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A相连接。宇航员恢复锻炼时现将弹簧(初始为原长)上端点P缓慢地竖直提起一段高度使重物A离开地面。已知上端点P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则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
A. B. C.D.
8.(2022·河南·二模)2018年7月1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最长高铁列车——16节长编组“复兴号”在北京南站正式上线运营。“复兴号”动车组由16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2、5、6、9、10、13、14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为m,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均为P,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行驶的最大速度
B.“复兴号”的配置如果改成10节动车和6节拖车,最大速度将提高到原来的1.5倍
C.“复兴号”进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一位乘客单手持手机浏览网页,手对手机的力与车厢运动方向相反
D.“复兴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第13、14节车厢间作用力与第2、3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1:2
9.(2022·河北·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一宽度为d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与向右匀速运行,在传送带上方固定光滑挡板,挡板与传送带AB边界的夹角为。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传送带AB边上随传送带以速度匀速运动,物块碰到挡板时,垂直挡板方向的速度减为零,平行挡板方向的速度不变,最终从传送带上的C点离开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前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对物块做正功
B.物块与挡板碰撞后沿挡板方向不受摩擦力
C.物块从碰到挡板到离开传送带所用时间为
D.物块沿挡板运动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的长度为
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质量为m的汽车,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若该汽车保持额定功率P从静止启动,经一段时间行驶了位移x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则( )
A.在此过程中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B.在此过程中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C.当速度为时,其加速度为
D.此过程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11.(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某型汽车总质量约为2000kg,某次驾驶员以恒定功率加速,受到的阻力不变,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在加速至最大速度的过程中( )
A.最大速度为30m/s B.加速度随速度均匀增大
C.输出功率为120kW D.所受阻力大小为5000N
二、实验题
12.(2022·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
(1)图乙是该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图中,,。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0.45kg,钩码的总质量为m=0.05kg。该同学认为绳子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则从打B点到E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____J,小车动能的增量是______J;(取,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加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钩码作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D.长木板的倾角太小
13.(2022·全国·模拟预测)某同学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准备了如图所示装置,在桌面上有一根弹簧,左端与固定在桌上的挡板拴接,右端与一个轻质木板拴接,当木板位于桌面右边沿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现将弹簧压缩到一定位置,将一小球放置在轻质木板中央,释放木板,小球在木板推力下沿水平桌面水平向右运动,在桌面右边沿与木板分离,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记为;
b.在木板左侧与挡板间均匀放置2条、3条、4条、同样的弹簧,使每次木板释放位置都一样,重复步骤a,小球落点分别记为;
c.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若为得到做功与速度变化量关系,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弹簧的劲度系数k C.弹簧形变量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2)将几次实验中木板对小球做功分别记为,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则应以W为纵坐标、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3)由于小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三、解答题
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峡谷长绳秋千”游戏的模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游戏开始前,工作人员(图中未画出)对底座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拉力,使其静止于图中A位置,然后自由释放,秋千开始荡起来,B为秋千运动的最低点.已知两绳长度均为L、夹角为2θ,秋千摆角为α,游客和底座总质量为m,在运动中可视为质点,不计绳子质量及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在A点,工作人员对底座施加的水平拉力大小;
(2)游客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过程中细绳的最大拉力。
15.(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铁块以水平速度v0从左侧冲上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且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质量为M、长为l,已知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此过程中木板对地的位移大小为s,求这一过程中:
(1)木板动能的增加量;
(2)小铁块动能的减少量;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16.(2022·福建·莆田二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滑块,从光滑弧形面的某一高处A点以初速度v0=1m/s往下滑行,到达弧形面的底端P处时速度为vP=4m/s,又沿水平面滑行LPQ=1m到达Q点而静止。求:
(1)起始位置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
(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7.(2022·福建·莆田一中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40N/m的轻弹簧与斜面平行,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弹簧与斜面间无摩擦。一个质量为m=5kg的小滑块从斜面上的P点由静止滑下,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P点与弹簧自由端Q间的距离为L=1m。已知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其形变量x的关系为,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滑块从P点下滑到Q点所经历的时间t;
(2)小滑块运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
(3)小滑块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D
6.A
7.C
8.D
9.B
10.A
11.AC
12. 0.051 0.047 CD
13. AD 系统误差
14.(1);(2) ;(3)
15.(1)μmgs;(2)μmg(l+s);(3)μmgl
16.(1)0.75m;(2)0.8
17.(1)1s;(2);(3)20J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