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课件(共47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核舟记 课件(共47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39:51

文档简介

11 核舟记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增进对我过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苏轼游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文中名句。
三、导读理解
1.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古今异义
(1)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能、可是)
(2)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3)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3.一词多义
(1)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是)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核舟)

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
②其人视端容寂(那)
(6)可
①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
4.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用箬篷”的意思)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是“用石青”的意思;“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作动词,是用颜料涂的意思)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是“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意思)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是“梳着椎形发髻”的意思)
自我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罔不(wǎng) 轩敞(xuān) 椎髻(jì) 衣褶(zhě)
B.矫首(jiǎo) 壬戌(rén) 袒露(tǎn) 峨冠(guān)
C.器皿(mǐn) 箬篷(féng) 黍米(shǔ) 弥勒(lè)
D.多髯(rán) 右趾(zhǐ) 虞山(yú) 篆章(zh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珠可历历数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左手倚一衡木 D.技亦灵怪矣哉
3.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 贻:遗留
B.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的样子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钩画了了 了了:清楚明白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字共三十有四
5.下列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底部的衣褶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薯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高可二黍许 许:__________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其人端视容寂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中轩敞者为舱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石青糁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时,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描写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D.核舟背上题名和印章保证了工艺品的完整,反映了艺术的高超。“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是说题名虽然线条不清晰但是笔画纤细,同样彰显了雕刻的技艺。
(5)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典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薯竹叶做成的船篷、②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③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C项,篷péng。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通假字的能力。C项,“衡”同“横”。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A项,“贻”指赠。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表承接/表转折。B项,大约/可以。C项,奇妙/零数、余数。D项,都解释为“雕刻”。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A项,正确译文为“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B项,正确译文为“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C项,正确译文为“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6.答案:(1)①有余 ②高
(2)B
(3)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4)D
(5)①长不盈寸②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③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①句意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许,有余。②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峨,高。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用法及意义的能力。A项,它的/那,这。B项,表示并列。C项,是/雕刻。D项,助词,的/代词,这些字。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重点词语:类,像;属,类似。
(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了了”指线条清楚明白。
(5)本题考查筛选并提炼文中信息的能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写出原材料的小。文中除了描写船蓬、栏杆外还提到了船舱。阅读全文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王叔远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艺。11 核舟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增进对我过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明事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微雕介绍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四、苏轼游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文中名句。
五、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器皿( mǐn ) 贻( yí )
有奇( jī ) 箬篷( ruò )
糁( sǎn ) 髯( rán )
椎髻( chuí ) 篆章( zhuàn )
诎( qū )
2.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古今异义
(1)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能、可是)
(2)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3)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4.一词多义
(1)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
(2)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是)
(3)而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4)之
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核舟)
(5)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
②其人视端容寂(那)
(6)可
①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
5.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用箬篷”的意思)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是“用石青”的意思;“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作动词,是用颜料涂的意思)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是“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意思)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是“梳着椎形发髻”的意思)
七、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6):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
八、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明确: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明确:大苏泛赤壁
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
明确:先总写,再分写。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
5.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二段是总写。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
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
明确: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起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
7.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8.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明确: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9.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明确: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10.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明确: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
11.第4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
明确:拟人:船尾横卧一楫
比喻:居右者椎鬓仰面
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12.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明确: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13.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明确:“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14.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明确: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1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九、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一枚核舟的描述说明,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由衷赞美了民间微雕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十、文本特色
1.以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构思巧妙。
2.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课后作业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共47张PPT)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魏学洢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新课导入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简介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微雕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文中名句。
苏轼游赤壁
器皿( ) 贻( )
有奇( ) 箬篷( )
糁( ) 髯( )
椎髻( ) 篆章( )
诎( )
mǐn

sǎn

ruò
rán
chuí
zhuàn

读清字音
文意梳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奇妙


直径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
顺着、就着
样子
模拟
曾经


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舟,坐船在水上游览
句末语气词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
译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大约
零数、余数
上下
大约
高起
宽敞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开设
打开
表承接
左右相对

慢慢地

一种青翠色颜料
用颜料等涂上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译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高高的帽子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指手卷的右端
指手卷的左端
说话
偏斜
他们的
靠近
极,非常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类似
同“屈”,弯曲
表并列
代左膝

分明可数的样子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译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桨
撑船的人
(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
扳着
同“横”
好像
……的样子
眼睛
神色
好像
……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译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书写
清楚明白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笔画

篆字图章
朱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艺灵怪矣哉!

雕刻


计算
竟然

句首语气词
挑选
长而窄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译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积累文言词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通假字
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能、可是)
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
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古今异义
(1)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
(2)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是)
一词多义
(3)而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4)之
①径寸之木(助词,的)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核舟)
一词多义
(5)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
②其人视端容寂(那)
(6)可
①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
一词多义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用箬篷”的意思)
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是“用石青”的意思;“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作动词,是用颜料涂的意思)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是“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意思)
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是“梳着椎形发髻”的意思)
词类活用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三部分(7)
对“核舟”总结、评价。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精读课文
2.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
先总写,再分写。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
精读课文
5.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段是总写。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
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
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起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
精读课文
7.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8.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9.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精读课文
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10.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精读课文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
11.第4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
拟人:船尾横卧一楫
精读课文
比喻:居右者椎鬓仰面
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12.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精读课文
13.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14.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1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读课文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通过对一枚核舟的描述说明,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由衷赞美了民间微雕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文章主旨
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文本特色
以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构思巧妙。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