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课件(共45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小石潭记 课件(共45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42:08

内容文字预览

10 小石潭记 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诸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三、导读理解
1.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一词多义
(1)环
①如鸣佩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2)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5)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
自我检测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蛇在爬行)
C.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D.悄怆幽邃(凄凉)
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译文: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一同玩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潭向西南方向看去,北斗星和蛇曲折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得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3.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篁竹(______)
清冽(______)
坻(______)
嵁(______)
佁然(______)
俶尔(______)
翕忽(______)
差互(______)
悄怆(______)
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
(2)往来翕忽(______)
(3)斗折蛇行(______)
(4)以其境过清(______)
(5)乃记之而去(______)
(6)参差披拂(______)
(7)日光下澈(______)
(8)佁然不动(______)
(9)悄怆幽邃(______)
(10)隶而从者(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字子厚,河东人,世称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之一。与_______合称“韩柳”。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写下“_______”,本文是其中一篇。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忽隐忽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景物的幽静凄清激起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反衬出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7.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佁然不动( )
③俶尔远逝( )
④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上感受一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2.答案:C
解析:正确的翻译应是: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答案:huáng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xī cī chuàng
4.答案:(1)格外
(2)轻快迅疾的样子
(3)像蛇一样
(4)因为
(5)于是
(6)长短不齐
(7)穿透
(8)静止的样子
(9)凄凉
(10)跟随
5.答案:柳河东集 柳宗元 柳河东 唐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永州八记
6.答案:(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并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怆、邃。
7.答案:(1)①大约 ②静止不动的样子 ③忽然 ④凄清
(2)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②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D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重点字词:澈,穿透;影,影子。②重点字词:势,形状;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这里是活用,名词作状语);差互,交错不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有误,“斗折蛇行”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共45张PPT)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诸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新课导入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写作背景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
huáng
liè
chí
kān

chù
suì

qiǎo

读清字音
文意梳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向下,往下
格外
清凉
把 ......作为
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向西
以……为乐
弯曲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 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把整块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译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大约
在空中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曲折
看见
向下
指示代词,那
能够
像狗的
牙齿一样
穿透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时隐时现。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译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环绕合抱
连词,因为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离开
忧伤的样子
使……凄凉
使……寒冷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译文
积累文言词语
1、环
①如鸣珮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2、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一词多义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5、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一词多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古今异义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词类活用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词类活用
1、省略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
文言句式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
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
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
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精读课文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精读课文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
精读课文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课文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精读课文
7.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精读课文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精读课文
10.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合作探究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合作探究
3.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合作探究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合作探究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合作探究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合作探究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文章主旨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然后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尤其是写小石潭里的游鱼,采用特写镜头,动静结合,出神人化。
文本特色
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抓住小石潭潭水清澈、全石为底、竹树环合等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其特点,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写游鱼或动或静,机灵可爱;写溪流的走势时,说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两个比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绘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文本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细致生动
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溪流蜿蜒蛇行,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或为暂时的喜,或为喜后的忧,背后都有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落寞苦闷。
文本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选择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自然景物,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人物的心境。
2.请撷取盛夏之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10 小石潭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诸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四、“唐宋八大家”与“永州八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五、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篁竹( huáng ) 清冽( liè ) 为坻( chí )
为嵁( kān ) 佁然( yǐ ) 俶尔( chù )
翕忽( xī ) 差互( cī ) 悄怆( qiǎo )
幽邃( suì )
2.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一词多义
(1)环
①如鸣佩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2)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5)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4.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
七、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八、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明确: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7.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九、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明确: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明确: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明确: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明确: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十、本文主旨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一、文本特色
1.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然后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尤其是写小石潭里的游鱼,采用特写镜头,动静结合,出神人化。
2.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细致生动
作者抓住小石潭潭水清澈、全石为底、竹树环合等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其特点,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写游鱼或动或静,机灵可爱;写溪流的走势时,说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两个比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绘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溪流蜿蜒蛇行,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或为暂时的喜,或为喜后的忧,背后都有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落寞苦闷。
课后作业
1.选择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自然景物,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人物的心境。
2.请撷取盛夏之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