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科学探究:变压器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科学探究:变压器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4 10: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科学探究:变压器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及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基础知识:
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变压器的构造
(1)变压器:能升高或降低交变电流电压的装置称为变压器。
(2)构造: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组成,符号如图所示。
①原线圈: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线圈,也叫初级线圈,符号用n1。
②副线圈:与负载连接的线圈,也叫次级线圈,符号用n2。
③输入电压:原线圈两端的电压,用符号U1表示。
④输出电压: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用符号U2表示。
2.原理
(1)如图所示,当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时,就有交变电流通过原线圈,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场,铁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磁通量在副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2)如果变压器在传输电能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变压器就叫作理想变压器。
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1.实验目的: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定量关系。
2.实验器材:可拆变压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压表、带夹的导线。
3.实验步骤
(1)要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再选择恰当的量程,若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则应选择交流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进行测量。
(2)把两个线圈穿在铁芯上,闭合铁芯。
(3)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
(4)改变输入端电压,重新测量输入、输出端电压,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内。
(5)改变线圈匝数,重新测量输入、输出端电压,记录在上面设计好的表格内。
4.注意事项
(1)在改变低压交流电源电压、线圈匝数前均要先断开开关,再进行操作。
(2)为了人身安全,低压交流电源的电压不能超过12 V,不能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
(3)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大致确定被测电压后再选用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
三、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1.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两个线圈的匝数之比,即=。
2.两类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比原线圈电压低的变压器叫降压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比原线圈电压高的变压器叫升压变压器。
3.自耦变压器
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如果把整个线圈作为原线圈,副线圈只取线圈的一部分,就可以降低电压,反之则可以升高电压,如图所示.
重难点理解:
一、理想变压器的特点及原理
1.理想变压器的特点
(1)原、副线圈的电阻不计,不产生热量。
(2)变压器的铁芯无漏磁,原、副线圈磁通量无差别。
(3)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耗不计,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2.工作原理
(1)原理
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激发磁场,由于电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也能够输出电流.
(2)原理图解
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2,U1=220sin ωt (V),n1=1 100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之比为1∶2
B.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最大值相等,均为 V
C.原、副线圈每一匝产生的电动势有效值相等,均为0.2 V
D.原、副线圈电压的最大值之比为1∶2
答案 BCD
解析 对于理想变压器,由于没有磁通量损耗,所以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的大小相等,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A错误.根据E1=n1得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最大值为每一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即()max= V= V,所以每一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0.2 V,B、C正确.由于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所以原、副线圈电压的最大值之比也为1∶2,D正确.
理想变压器的四点注意
(1)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
(2)变压器只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3)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
(4)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中的U1、U2、I1、I2均为有效值。
二、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应用
1.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变流)规律
规律表示 依据 备注
变压规律 ==… E=n 适于一个原线圈及多个副线圈的情况
功率关系 P入=P出 能量守恒 适于理想变压器
变流规律 = U1I1=U2I2 适于一个原线圈一个副线圈
n1I1=n2I2+n3I3… U1I1=U2I2+U3I3… 适于一个原线圈,多个副线圈
= U1I1=U2I2 适于一个原线圈一个副线圈
2.理想变压器各物理量间的制约关系
(1)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由=,得U2=U1。
当U1不变时,U2也不会变,与负载电阻R多大及是否变化无关。
(2)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对理想变压器P出=P入。
(3)负载决定输出电流:当U1一定时,U2也一定,对副线圈有I2=,所以当R变化时,I2也随之变化,即R变大,I2变小;R变小,I2变大。
(4)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由n1I1=n2I2得I1=I2,所以当I2变化时,I1也随之变化。即I2变大,I1变大;I2变小,I1也变小。
3.对理想变压器进行动态分析的两种常见情况
(1)原、副线圈匝数比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R→I2→P出→P入→I1.
(2)负载电阻不变,分析各物理量随匝数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n1、n2→U2→I2→P出→P入→I1.
典例2、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灯泡电阻RL=110 Ω,A、B端电压u1=220sin 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55 V
C.电流表的示数为1.0 A
D.变压器输入功率为27.5 W
答案 D解析 由题可知,交流电的频率f=50 Hz,故A错误;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 V=220 V,由=可知U2=55 V,电压表的示数为55 V,故B错误;电流表的示数为 A=0.5 A,故C错误;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大小为0.5×55 W=27.5 W,故D正确.
典例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K断开,当K接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减小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增大
D.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答案 D解析 输入电压和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不变,由=可知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不变,A错误;当K接通时,副线圈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2变大,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增大,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B、C错误;由=可知,电流I2变大,则I1变大,即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D正确.
典例4、一自耦变压器如图所示,环形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将其接在a、b间作为原线圈.通过滑动触头取该线圈的一部分,接在c、d间作为副线圈,在a、b间输入电压为U1的交变电流时,c、d间的输出电压为U2,在将滑动触头从M点顺时针转到N点的过程中(  )
A.U2>U1,U2降低 B.U2>U1,U2升高
C.U2答案 C解析 由=,n1>n2知U2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4∶1,当导体棒在平行导轨上匀速切割磁感线时,电流表的示数是12 mA,则副线圈中电流表的示数是(  )
A.3 mA B.48 mA
C.0 D.与R的阻值有关
2.用有效值为220 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灯泡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是110 V,通过灯泡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  )
A.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 W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 V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是1∶2
D.变压器原线圈所在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为 A
3.(多选)如图所示,Q是熔断电流为1 A的保险丝,R为用电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2∶1.原线圈的电压为u=220sin (100πt) V.要使保险丝不熔断,则(  )
A.副线圈中电流最大值不超过2 A
B.副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不超过2 A
C.R的阻值一定不能小于55 Ω
D.R的阻值一定不能小于77 Ω
4.(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频率为f、电压为U的交流电,副线圈接有光敏电阻R(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理想交流电流表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U增大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B.当f减小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C.当光照增强时,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
D.当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
参考答案:
1. C.
2. A.
3.BC.
4.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