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历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历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4 22: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内容, 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 关系着国际的交往、 国家的发展、 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课, 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汪辜会谈” 及“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等。 通过问题的解决, 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文献、 图片等资料,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任务单, 通过个人自学、 师生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等, 开展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同时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 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前海峡两岸关系, 新中国成立到 1979 年海峡两岸关系, 1979 年以后历届政府对台方针的发展变化。 说明海峡两岸关系的演进;
任务二:让学生能自主阅读,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 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源与建议
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搜集台湾相关史料,作为课件资源使用。
建议:
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式上,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的特殊性,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为学生学习创设更多的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史料和相关图片视频, 将历史还原为鲜活的现实,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的“起点”。此外,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积极运用我校所提出的“先学后教、 少教多思、 学思结合、 快乐学习” 的理念,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 迁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研讨等多样探索性活动。
学法:
1.学习方法: 学生要自主学习, 要事前预习, 对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上课的时候, 要认真, 而且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学有所成, 学有所得。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通过问题讨论、 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
(2)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乡愁》 的朗读视频。 带领学生进入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师导语】 : 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实现的
原因是什么?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 指的是什么呢?
3.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 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
提示:
1.渴望与亲人团聚, 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指的就是台湾海峡。
3.处于暂时分离状态。
【设计意图】 用音乐和诗歌烘托气氛, 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用音乐和诗歌带领学生进入诗人
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出示题目及目标(见上)
【设计意图】展现学习目标, 利于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学习, 让学生的学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过渡: 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 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 甚至处于长期的隔绝、 长
期骨肉分离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样的隔绝状态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 带着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了解台湾与大陆的有关史实。 )
三、讲授新课
(一)追根溯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1.三国: 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2.隋朝: 称台湾为“流求”, 曾三次出师台湾
3.元朝: 台湾称琉球, 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4.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5.1684 年: 康熙帝统一台湾, 后设台湾府
6.1885 年: 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7.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的能力, 一方面提升学生从史料中得出对历
史的解释能力。
(二)国之伤痛——台湾问题的由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问题的由来。
提示:
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日本占领;
②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③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
2.师总结: 1949 年国共内战结束, 国民党败退台湾; 1950 年, 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是中国内政问题。
【设计意图】形成学生对台湾问题的时空观念, 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不懈努力——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小组合作探究: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外部因素:对台军售——就是要使台军在海空军方面对大陆 拥有技术优势,尤其是要保持战机方面的优势。
内部因素:台独——即二战后美、日帝国主义者操纵,以日美地区为活 动“大本营”,由少数台籍野心分子出面,主张把台湾 从中国分裂出去。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台湾”;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教师讲述1958年到1979年的对金门炮击政策。
提示: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4.组织学生讨论:1979年后,两岸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979年开始,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小组合作总结海峡两岸的交往史实。
提示:
(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大批,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阅读课本史料的能力, 历史的时空观念, 是学生阅读、 掌握史料的最
基本方式之一。
(四)共同期许——日益密切的交往: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海峡两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提示::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讲述海峡两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现。
提示: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提问: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
提示: “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知识拓展:什么是“台独”?
提示:
“台独”就是“台湾独立”,就是主张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日本军国主义是“台独”组织和活动的始作俑者。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的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对此,日本军国主义者并不甘心。当时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吉利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台独”组织;同时,驻台日本右翼军人还发动了“台湾独立”事件。这便是“台独”活动的发端。后来, “台独”运动又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台湾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帝国主义者操纵,以日美地区为活动“大本营”,由少数台籍野心分子出面,利用台湾国民党所制造的“二二八事件”种下的省籍隔阂,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目标的分离中国疆土的运动。
5.播放党的十九大习近平主席讲话的视频, 感受台湾的回归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统一是人民的意志, 是大势所趋。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 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课堂总结】
三十年来, 尽管台海风云变幻、 阴晴不定, 但两岸交流总能不断克难前行。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是同文同种的骨肉同胞。 加强交流、 增进了解、 促进合作,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海峡两岸和则两利, 分则无益。 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充满期待。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线索的梳理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 建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建立起纵横联系的知识结构和大历史观。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东枣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答案】D
2.(2018 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答案】B
3.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朱立伦表示,达成两岸的“九二共识”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两岸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B .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 .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 .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达成共识
【答案】C
4.(2018 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指向任务一)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答案】B
5.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国共合作互访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6.(2021 年广西百色) 1992 年 11 月,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 后称为“九二共识” 。 这个共识是( )(指向任务一)
A.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B.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 反对台独, 武力统一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D
7.(2021·江苏南京市) 新中国成立后, 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指向任务一、二)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 A
8.(2021 年辽宁铁岭) 祖国 统一是中 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992 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 共识”是( )(指向任务二)
A. 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和平统一 B. 两岸实现通邮、 通航、 通商
C.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D
9.(2021 年广西贺州) 2005 年 3 月 , 《反分裂国家法》 第五条指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 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高度自治……” 这反映, 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指向任务二)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答案】 A
10.(2021 年新疆)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 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 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指向任务二)
A. 体制改革 B. 钢铁长城 C. 国家统一 D. 民族团结
【答案】 C
史料分析题 (指向任务一、二)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 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1949年3月5日新华社时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态度,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党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二: 人民日报纪念辛亥革命社论
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
1981年 “中国共产党肩 负 起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提出, 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 现在这一任务还未完全实现。 ”
1991年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为了 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 不计前嫌, 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
2001年 “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 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 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努力营造爱国、 统一, 团结, 奋进的良好气氛, 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
2011年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
(1)阅读材料一,分析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 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答案】
(1)由武力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
(2)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方针; 建议两岸实现三通; 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 的九二共识; 1995 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等
(3) 建立了新中国, 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实现了国家独立, 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还有什么困惑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