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2: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1-- 62例5 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 ”与“比例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否一定)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一列汽车从温州到杭州,2小时行驶1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可行380千米。
(2)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用了6吨水费是21元。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性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理解题意 。
张大妈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是28元,李奶奶甲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要解决什么问题?
2、分析解答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多种想法,可以都写下来,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28÷8×10
=3.5×10
=35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这例题是学生以往学过的归一问题。这样做,让学生经历旧知的梳理过程,更能使学生明确旧、新解题思路的异同,从而达到整合学习的效果。
4、探讨新知
(1)自主探究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如果有困难的同学请看上面的提示:
a、题目告诉我们哪三个量?b、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c、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师:根据提示,各自独立列出比例。
(2)成果展示
请两位学生分别上台板演: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如下)
(设计意图)上台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有序组织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 :8 =χ:10
8χ=28×10
χ= 280÷8
χ=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1、哪几个是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边说边课件演示)
2、比值也就是什么一定?(单价一定)怎么求?边说边板书:
水费除以用水的吨数=每吨的钱数(一定)
3、那张大妈的单价怎么求?(指着左边算式问)李奶奶呢?(指着右边的算式问)问什么用等号?边说边课件演示
4、这4个量都是已知吗?李奶奶的水费不知道设她为x
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或跟算式方法比较结果来进行检验。
师:谁听明白了?个别回答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自主评价,为每位学生流出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充分锻炼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同时养成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沟通联系,比较建构
同时呈现“算术法”和“比例法“
28÷8×10
=3.5×10
=35
28 :8 =χ:10
8χ=28×10
χ= 280÷8
χ=35
师: 用“算术法”和“比例法” 解题有什么相同点?(得数一样,都是先找到相关联的两个量求单价)不同点呢?(方法不一样,算术方法直接算出来,而比例方法要设未知数为x,今后用设未知数为x用得比较多,更容易理解。
师: 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用正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比例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结: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找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2、设未知量为x
3、列出比例式,
4、并解比例式
5、检验;
师: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步骤和方法来做下面的几个练习,看谁表现得最好?
三、巩固提高。
1、我会分析
一列汽车从温州到杭州,2小时行驶了1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
找: (1)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 和 。
(2)   是一定的。
判:(3) 所以 和 成 比例关系
学生独立解决,再反馈。
2、只列方程,不计算(读一读)
a、一列汽车从温州到杭州,2小时行驶了1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
b、一列汽车从温州到杭州,2小时行驶了1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285千米共需要几个小时?
及时追问:从题目中的哪里看出来?
3、我会解决
一辆汽车从温州到杭州,2小时行驶了19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温州到杭州的路程大约475千米,还需要几个小时?4小时能到达吗?
师:哪两个是相关联的量?什么量是一定的,成什么比例?
学生独立解决,并个别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解法1、解:设行驶360千米还需要x小时。
解法2 解:设行驶360千米共需要x小时
同时出现两种方法问:这两种比例式时要注意什么?(设要注意)你喜欢那种方法?
4、知识应用
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工作时间与加工零件个数关系如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找出一组组对应的量,哪两个是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吗?(个别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成正比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如果又加工了2.5小时,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还可以怎样提?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