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0 14: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学案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 尹延美
教师寄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3、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危害。
4、开展活动与探究,讨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利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文字狱的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二、自主探究,独立试航(预习课文,独立完成网络知识填充,记下发现的问题。) 时间; 年
建立者: 。
迁都 , 改称 。
   继承汗位
改女真族名为 。改国号为
   年,清军入关,迁都 。
目的; .
时间:
标志着我国 的进一步强化。!
目的
时间: 、 、 三朝最严重
后果:
你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分组讨论: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盛京。)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契丹——阿保机;党项——元昊;蒙古——铁木真)
4、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时间——1616年;人物——皇太极;事件——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后金国号为清)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明末政治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皇太极改族名,鼓舞了士气。吴三桂降清。)
(二)合作交流、梳理归纳:
1、阅读材料: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请回答:
引文的含义是什么?
军机大臣浙一职务于哪个皇帝时设立
(3)从材料看军机大臣拥有哪些权利?
(4)军机大臣工作的机构叫什么?
(5)引文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课堂小辩论:军机处的设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归纳交流:秦、汉、明、清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你赞同这些做法吗?
朝代




措施
4、议一议: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认识:一是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是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四、巩固训练
1、建立清朝的是(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 C、设置东厂??? D、设立军机处
3、清朝中央政权机构自雍正帝开始发生了变化,原因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军机处 C、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实行文字狱
4、有人曾因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遭受株连九族之罪与哪一件事有关(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独尊儒术
5、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
(1) 焚书坑儒(3)八股取士 (2)文字狱 (4)独尊儒术
A、(1)(2) B、(2)(3) C、(1)(3) D、(3)(4)
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 )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限制了皇权
7、文字狱自古就有,而达到顶峰是在 ( )
A、秦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 8、下列民族或政权发祥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有( ) (1)靺鞨 (2)契丹 (3)女真 (4) 蒙古 (5)后金
A 、(1)(2)(3)(4) B 、(1)(2)(3)(5)
C 、(1)(2)(4)(5) D、(2)(3)(4)(5)
五、达标测试(我达标,我快乐!)
(一)选择
1、将女真改为满洲建立大清的人是 ( ) A、成吉思汗 B、努尔哈赤 C、忽必烈 D、皇太极
2、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是 ( ) A、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军机处的设立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元、清 B、金、元 C、 辽、清 D、元、辽
4、努尔哈赤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共同之处最多?( )
A、冒顿单于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
5、清代文字狱与下列哪一项相似?( )
A、八股取士 B、隋朝创科举制
C、秦朝的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清朝知识分子从“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并转入“为考据而考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初教育制度的产物 B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制度促成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二)非选择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惶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逢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二;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采用这种政策的分别是谁?
(2)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3)结合材料说明该政策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紧扣目标,深化知识结构
(结束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七、布置作业:
联系所学知识,表述一下我国历史从秦朝到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八、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