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8: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童年的水墨画》
tóng nián de shuǐ mò huà
部编版语文课件 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01
初感知“画”
02
品读赏“画”
03
以文带文,
共赏童诗
目录CONTENTS
目录CONTENTS
学习活动一
初感知“画”
导入课题
诗人张继楼把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彩画面,写成了一组现代诗,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
引导孩子齐读课题。
引导朗读
诗人眼中,童年就似一幅幅简单却记忆深刻的水墨画。这水墨画有三幅,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
翻开语文书再去读一读,字音准,句子顺。
学习活动二
品读赏“画”
1.师生入“画”,
巧授方法学习《溪边》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我们先走进溪边垂钓这幅画。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在诗句旁边打上“?”。
预设分析
生1:
我不理解的句子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生2:
我不理解的句子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怎么会是蹦跳着笑声”呢?
学习“染”
字典里“染”的解释有两种,在这句话里是什么呢?
1.把东西放在染料里使之着色。
2.染上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染”的字形也在说明它的含义:
“木”代表人们从植物中提取色浆作燃料,“九”代表要经过多道工序晕染。
师:人影是怎么给溪水染绿的?
生:溪边有绿绿的垂柳,两旁的山也是绿油油的,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溪水就变绿了。
师: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板书: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溪边风景如画,碧绿的柳姑娘把溪水当作梳妆打扮的镜子,小溪旁的山郁郁葱葱,他们倒映在平静如镜子一般的水面,将溪水染绿,溪水就像一池染料,人影倒映在其中,就给染绿了。
理解“染”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师:大自然里,如此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_____给_____染______。
评:这个“染”字用得很巧妙,这不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色”嘛!(板书:画中有色)画中有绿色,还有红色,万绿丛中一点红,画面更美了,我们美美地二部交替读。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感悟“染”
想象画面读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你从这句诗中看到了什么?
生:忽然,鱼儿上钩了,扑腾一声,水面起了波纹,小朋友们的影子被打碎了。
师:这画不仅能看,还能听。(板书:画中有声)
生:我还听到了小朋友们钓上鱼儿后,快乐的笑声。
师:你钓过鱼吗?说说你钓上鱼的感受。(相机朗读)
评:联系生活,想象画面(板书: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伴着潺潺的溪水想象画面读。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想象画面读
师: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溪边水墨画快快记在心间,小声填空背诵读。
师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看板书)接下来,让我们用上这样的方法,去欣赏后两幅画吧!
2.结伴赏“画”
——学习《江上》
品读“赏”画 学习《江上》或《林中》
(1)自主学习
读:勾画难懂的句子,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理解。
想:我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我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我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交流
①组员一次交流难懂的句子及解决的方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完善。
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泼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情境赏析读
汇报预设:
生1:我们不理解的句子是“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通过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知道了是小朋友钻出水面后,露出了牙齿。
多种方法,理解“水葫芦”
师:
“水葫芦”“银牙”都是指代水性好的小朋友,有趣又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称呼,这个单元的习作就是写“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同学们现在就可以慢慢去发现啦!
学霸
热心肠
小书虫
......
点拨预设一
点拨预设二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泼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情境赏析读,感受戏水之趣
师:找动作的词(扇动、拍水、拨动、你拨我溅、钻入)。推荐表演哦。
评:她是朗读高手,你们是表演高手。
师:还想玩儿吗?奖励你们再玩儿一次,一边朗读,一边表演。(情境赏析读、退潮式读)。
江上戏水,其乐无穷,继续走进林中画!(学习《林中》)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汇报预设:
生1:我们不理解的句子是“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通过联系生活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小蘑菇头上的盖子就像是一顶斗笠。
交流:我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我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理解“斗笠”
师:这首诗里有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是哪一个?(斗笠)
出示句子: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师:这里的“斗笠”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戴在头上的帽子。
点拨预设一
联系上下文,理解“斗笠”
点拨预设一
出示句子: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师:这里的“斗笠”呢?
生:下雨了,戴着斗笠的小朋友们。
生:小朋友们带着斗笠蹲着采蘑菇,就像一个个蘑菇了。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理解感悟读
点拨预设二
林中
1组: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2组: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齐:明明亮亮。
1组: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2组: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齐:树下开放。
1组: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2组: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齐:像蘑菇一样。
角色体验读,感受林中之趣
师:“小斗笠”们,你们在林中干什么呢?
师:林中玩耍快乐多,大蘑菇在采小蘑菇啦!(角色体验读)
评:好一幅林中水墨画,真是妙趣横生!
共学品“画”
师:我们学习了三首诗,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一个地方
一种欢乐
一件趣事
师:出示表示心情的词语,读一读(快乐心情)一个地方,一件趣事,一种欢乐,就构成了一幅幅透着“童年乐趣”的水墨画!
(板书:乐趣)
共学品“画”
汇报预设:
生:每一首诗都围绕一个地方,发生的一件事情来写的。(童年趣事)
生:这三首诗里都写了小朋友。
生:三首诗都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学习活动三
以文带文,共赏童诗
1.读儿童诗的小妙招
抓,抓,抓关键;
巧,巧,巧联系;
善,善,善想象;
美,美,美悦读;
悟,悟,悟诗意;
享,享,享乐趣!
通过顺口溜,为孩子点拨阅读儿童诗的小妙招
师:老师把今天的学习过程编成了顺口溜,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2.分享阅读链接
师:带上小妙招,赶紧去读一读另外三首《花前》《街头》《树下》吧!
树下
黄桷树上一柄翠绿的大伞,
一群白鸽在树阴下跳舞歌唱。
阳光在叶缝里悄悄地看,
千万只眼睛织成一张光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3.师生诵读
师生配乐诵读《花前》《街头》《树下》,教师可相机评价。
4.全课小结
抓关键,巧联系,善想象,美悦读,你就能在童年的百花园里采撷到更多的芬芳!
感谢垂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