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文档属性

名称 武陵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0 14: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一代才女



愁!生离死别的惆怅感,
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
伤春惜春的生命短暂感
“正人间、天上愁浓",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独抱浓愁无好梦"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于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写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2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
所作,非一般 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 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
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
女形象。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 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日晚倦梳头。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眼前所见的是一年 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 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 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 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上阕着重写人物外在表现。小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双溪春 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
流泪,可是一听说金 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
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 游览的人遂起出游
之兴, “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 、 “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 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 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 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 “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 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 容“愁” ,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 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 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