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 曹刿论战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篇 曹刿论战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4篇 曹刿论战
《左传》
一、重点字词
1. 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语言、品行低劣
(2)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3)可以一战盐城2018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4)再而衰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又一次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原意为:福气,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
②公将鼓之淮安2017
原意为:打击乐器,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忠之属也
原意为:忠诚、忠实,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1)信
(1)信
(2)故
(3)从
4. 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师: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谋【F】之 谋:________________
(3)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___
(4)衣食所安 安:________________
(5)弗敢专也 专:________________
(6)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
(7)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
(8)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____
(9)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__
(10)小大之狱 狱:________________
(11)虽不能察 察:________________
(12)必以情 情:________________
(13)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_______
(14)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_
(15)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
(16)下视其辙 辙:________________
(17)登轼而望之 轼:________________
(18)遂逐【F】齐师 逐:________________
(19)既克 既:________________
克:________________
(20)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
(21)彼竭我盈淮安2017 竭:________________
盈:________________
(22)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_
(23)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__
(24)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1)其
(2)之
(3)乃入见           ________________
(4)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
(5)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
(6)虽不能察 ________________
二、断句
1. 衣 食 所 安 弗 敢 专 也 必 以 分 人(限两处)
2. 吾 视 其 辙 乱 望 其 旗 靡 故 逐 之(限两处)
三、句子翻译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18梧州、新疆兵团,2017遂宁、铁岭)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省略句】(2018辽阳)
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省略句】(2018株洲,2017大连、甘肃省卷)
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018绥化、呼和浩特,2017内江)
5.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省略句】(2017淮安)
6.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18菏泽,2017重庆A卷,2016青海)
四、文意理解
1. 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017大连)
2.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统编课后习题)
3. 语段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015河南)
1.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2018绥化)
2. 曹刿以自己的“远谋”让鲁国得以胜出,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说他“远谋”的做事方法在生活中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编者按:选取7个高频虚词,在典型课文后设置“虚词样板文”栏目,挑选重点句子,摒弃争议和繁难,精校答案,随文小结复习,一练一得。
【用法归纳】以(宿迁2018、2015;盐城2018)
意义及用法:①介词,凭借/凭、靠;②介词,用、拿;③介词,依照、按照;④表示因果关系,因为;⑤动词,认为,以为;⑥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⑦连词,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用来,以致”;⑧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速记口诀:“以”字有五用,因凭来用把。
《曹刿论战》一课中“以”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5处,现整理归纳如下:
1. 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
3. 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
4. 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
5. 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小练】编者整理了其他课内文言文中含“以”字的句子,请选填其用法及释义。
第一组
1. 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
2. 全石以为底 __________________
3. 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
4. 受命以来  __________________
5. 可以调素琴 __________________
6. 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______
7. 策之不以其道宿迁2015 __________________
8. 以其境过清宿迁2015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 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
2.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
3. 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
4. 不以物喜盐城2018 __________________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
6. 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__________
7. 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归纳】焉(盐城2019)
意义及用法:①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译为“在那里”;②语气词,不译;③怎么,哪里;④句尾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⑤代词,相当于“之”,他。
《曹刿论战》一课中“焉”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2处,现整理归纳如下:
1. 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
2. 惧有伏焉盐城2019 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小练】编者整理了其他课内文言文中含“焉”字的句子,请选填其用法及释义。
1. 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
3. 二石兽并沉焉 __________________
4.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盐城2019 __________________
5. 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
6.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
7. 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
8. 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4篇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一、1. (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可凭借 (4)第二次
2. (1)①赐福,保佑 ②击鼓进军 (2)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 (1)实情;信用;诚信;信任,相信 (2)原因,缘故;连词,所以,因此;学过的知识;原来 (3)听从;跟随
4. (1)军队 (2)谋划 (3)参与 (4)指安身 (5)独自享有 (6)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7)遍及、普遍 (8)虚夸,夸大 (9)使信服 (10)指诉讼事件 (11)明察  (12)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3)类 (14)大败 (15)驱车追赶 (16)车轮碾出的痕迹 (17)车前的横木 (18)追赶,追击 (19)已经;战胜 (20)鼓起  (21)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2)推测,估计 (23)埋伏 (24)倒下
5. (1)代词,他的,代指曹刿;指示代词,其中的;代词,代指齐军 (2)代词,代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曹刿;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 (3)于是,就 (4)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5)介词,表处所,译为“在” (6)连词,即使
二、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1.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报以实情。
3.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4.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5. (说完就)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6.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四、1. (1)将乡人和曹刿对国家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2)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2.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作战双方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立即追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曹刿在战争中可谓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3. 文章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突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素养提升设问
1.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远谋”表现在:战前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善于把握有利的反攻与追击时机;战后能够及时总结战斗经验。曹刿的政治公平、取信于民的“远谋”,让我明白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曹刿在战争中做到知己知彼,启示我们做事之前要全面分析形势,三思而行;曹刿善于观察,把握时机,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把握时机,明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虚词样板文——以、焉
“以”:1.介词,凭、靠 2.介词,起提宾作用,“把” 3.介词,依照、按照 4.介词,依照、按照 5.介词,凭借
“焉”:1.句尾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 2.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译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