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篇 湖心亭看雪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篇 湖心亭看雪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9篇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一、重点字词
1. 古今异义
(1)余拏一小舟
古义:________,今义:用手或其他方式抓起
(2)余强【F】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_____,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客此
原意为:客人,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与余舟一芥【F】
原意为:小草,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1)是
(2)更
(3)一
(4)白
4. 重点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F】     绝:__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____
(4)及【F】下船 及:________________
(5)莫【F】说相公痴 莫: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二、句子翻译
1.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文意理解
1. 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统编课后习题)
3.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9篇 湖心亭看雪
知识梳理
一、1.(1)撑(船) (2)尽力
2. (1)客居 (2)像小草一样
3. (1)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2)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还 (3)全,都;数词,一道 (4)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和“丁”组词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4. (1)消失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到,等到 (5)不要
5. 代词,他;表加强诘问语气
二、1.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4.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三、1.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3. “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叠用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感受,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浑然天成,衔接自然,语气连贯,有一种音韵之美。“一痕”写出了视野的开阔,“一点”使得亭子在湖中显得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用语十分传神。这两句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