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11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一、重点字词
1. 古今异义
崔氏二小生
古义:________,今义: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为:表方位,西边,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见小潭
原意为:表方位,下面,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③潭西南而望
原意为:表方位,西南,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④斗折蛇行
斗:原意为:北斗星,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蛇:原意为:动物,蛇,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为:狗的牙齿,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原意为:凄凉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寒冷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
①近【F】岸
原意为:近处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下澈
原意为:清透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1)从
(2)清
(3)可
(4)游
4. 重点实词
(1)如鸣珮环 如:________________
(2)伐【F】竹取道 伐:________________
(3)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
冽:________________
清冽: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 卷:________________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__
(6)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_______________
(7)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___
(8)明灭可见 见:________________
(9)犬牙差互 差互:______________
(10)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_____
邃:_______________
(11)不可久居【F】 居:________________
(12)乃记之而去【F】 去:_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1)以
(2)而
(3)为
(4)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
二、断句
1. 伐 竹 取 道 下 见 小 潭 水 尤 清 冽(限两处)
2. 以 其 境 过 清 不 可 久 居 乃 记 之 而 去(限两处)
三、句子翻译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省略句】
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文意理解
1. 语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2. 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 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4.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统编课后习题)
5.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借鉴。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修辞手法等方面,任选其一并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1. 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人,为什么第四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2. 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作者这种感受?
3.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1篇 小石潭记
知识梳理
一、1.年轻人
2. (1)①向西 ②向下 ③向西南 ④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⑤像狗的牙齿那样 (2)①使……感到心情悲伤 ;使……感到寒气透骨 (3)①靠近 ②穿透
3. (1)自,由;跟随 (2)清凉;凄清;清波 (3)大约;可以,能够;值得 (4)游动;游玩;交往
4. (1)好像 (2)砍伐 (3)格外;凉;清澈 (4)翻卷 (5)表示约数 (6)依傍 (7)穿透 (8)看见 (9)交错不齐 (10)凄凉;深 (11)停留 (12)离开
5.(1)介词,把……(或用……);连词,不译;介词,因为 (2)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3)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4)副词,于是,就
二、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四、1. 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2.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3. 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4. 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由乐到从自然界中得到慰藉,再到由景物变化联想到自己遭贬谪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具体分析:先由“隔篁竹”听到水声引起内心之“乐”,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最后当作者向潭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等景象时,内心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的心境有所契合,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
5. 示例:①动静结合:作者写潭中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鱼的游动之态,这是写动,动静结合衬托出作者“心乐之”的情怀。
②正侧面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正面描写了潭中鱼的动态与静态,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③修辞手法:“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作者写潭西南边的小溪,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溪流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突出了小石潭的神秘莫测,也暗示出作者感觉前途渺茫的心境。(此题选择一个角度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素养提升设问
1. ①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②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
2. ①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是乐,另一方面是凄清;②我能够理解作者这种特殊的感受,看到美丽的景色,自然让人心情愉悦。然而生活中遭遇挫折,加上环境的凄清,难免又产生悲凉之感(或者:我不认同作者这种感受。我们青少年应该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