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篇 虽有嘉肴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篇 虽有嘉肴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15篇 虽有嘉肴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学学半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疲乏
(2)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F】也
原意为:好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虽有嘉【F】肴       嘉: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
(3)弗学【F】,不知其善也 学:________________
(4)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
(5)然后能自强【F】也 强:________________
(6)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二、句子翻译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2.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 故曰:教学相长也。
5.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文意理解
1.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文章前面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兑命》中的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2. 文章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3. 《虽有嘉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统编课后习题改编)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5篇 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
一、1. 学 敩 教导
2. (1)困惑 (2)教与学
3. 好处
4. (1)好、美  (2)最好的道理 (3)学习 (4)反思 (5)勉励 (6)推动、促进
5. 代词,它的;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二、1.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
2.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4.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1.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引用(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教人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素养提升设问
启示: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看法:“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表明你确实理解了;如果他仍有疑惑,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