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 三峡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篇 三峡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18篇 三峡
北魏·郦道元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或【F】王命急宣
古义:________,今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
(2)良多趣味
古义:________,今义:好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原意为: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原意为:奔跑,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回清倒影
原意为:纯净,透明,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自
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
(2)绝 绝 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实词
(1)隐天蔽【F】日        蔽: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 亭:________________
(3)不见曦月 曦:________________
(4)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_______
陵:________________
(5)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
(6)或王命急宣【F】 宣:________________
(7)有时朝发【F】白帝 发:________________
(8)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
(9)则素湍绿潭 湍:________________
(10)绝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
(11)清荣峻茂 荣:________________
(12)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______
(13)属引凄异 属:_____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____
(14)空谷传响 响:__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1)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
(2)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
二、断句
1.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两 岸 连 山 略 无 阙 处(限两处)
2. 或 王 命 急 宣 有 时 朝 发 白 帝 暮 到 江 陵(限两处)
3. 属 引 凄 异 空 谷 传 响 哀 转 久 绝(限两处)
三、句子翻译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文意理解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2. 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3. 侧面描写是文章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统编课后习题改编)
5.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统编课后习题)
1.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2. 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8篇 三峡
知识梳理
一、1. 阙 缺 空隙、缺口
2.(1)有时 (2)甚,很
3.(1)下霜 (2)飞奔的马 (3)清波
4. (1)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从;亲自;自己 (2)断,断绝;极高的;消失;与人世隔绝的
5. (1)遮蔽 (2)正 (3)日光,这里指太阳 (4)冲上、漫上;山陵 (5)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6)传达 (7)出发 (8)快 (9)急流
(10)山峰 (11)茂盛 (12)肃杀,凄寒 (13)连接;延长
(14)回声
6. (1)代词,指白帝和江陵两地 (2)连词,就 (3)即使
二、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4.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5.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四、1.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
2.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3.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特点。
4.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从另一方面看,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5.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素养提升设问
1. 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此文章才了解进而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 示例:我会在夏天去。夏季,三峡那江水漫上山陵,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