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21篇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鸢飞戾天者
古义:________,今义:罪过;乖张
3. 词类活用
(1)动词作名词
猛浪若奔【F】
原意为:奔跑,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互相轩邈
原意为:高,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远,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①任意东西
原意为:方位名词,东边和西边,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势竞上
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名词作状语
横柯上【F】蔽
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绝
5. 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共色: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 从:________________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________________
(4)急湍甚箭 甚:________________
(5)负势竞上 负:________________
(6)争高直指 直指:______________
(7)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______
(8)蝉则千转不穷 千:________________
(9)望峰息心 息:________________
(10)经纶世务者 经纶:______________
(11)窥【F】谷忘反 窥:________________
(12)横柯上蔽 柯:________________
(13)疏条交映 交映: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文意理解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2.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统编课后习题改编)
3. 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统编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1篇 与朱元思书
知识梳理
一、1.(1)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2)反 返 返回
2. 至、到达
3. (1)奔腾的骏马 (2)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3)①向东或向西 ②向上 (4) 在上面
4. 形容词,到极点的;动词,停止
5. (1)同样的颜色 (2)跟、随 (3)表示约数 (4)超过 (5)凭借
(6)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冲击,撞击 (8)表示多 (9)平息 (10)筹划、治理 (11)看 (12)树木的枝干 (13)互相掩映
二、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 蝉长久不断地叫,猿持续地啼叫着。
4.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记返回。
三、1.点明本文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2.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3. 语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
素养提升设问
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