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2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所以【F】动心忍性
古义: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________,今义:军人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________,今义:敌对的国家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
原意为:过失,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状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为:进入,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由内到外,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F】其心志
原意为:痛苦,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劳【F】其筋骨
原意为:劳累,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饿其体肤
原意为:饥饿,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空乏其身
原意为:财资缺乏,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原意为:惊动,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忍耐,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发
(2)士
(3)拂
5. 重点实词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____
(2)故【F】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F】 心志:______________
(4)行拂乱其所为 乱:________________
(5)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_____________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________________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________________
(9)国恒亡【F】 亡:__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1)而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文意理解
1. 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文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 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3. 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变式提问: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用法归纳】于
意义及用法: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③介词,到;④介词,在;⑤介词,从、自;⑥介词,引出对象,译为“给”;⑦介词,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⑧介词,引出对象,译为“向”“对”;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速记口诀:“于”字要记牢,在从对比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中“于”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13处,现整理归纳如下: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______
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______________
4. 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______
5. 孙叔敖举于海 ______________
6. 百里奚举于市 ______________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
8. 困于心 ______________
9. 衡于虑 ______________
10. 征于色 ______________
11. 发于声 ______________
1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
【分组小练】编者整理了其他课内文言文中含“于”字的句子,请选填其用法及释义。
第一组
1. 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
2.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
3. 受任于败军之际 ____________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
5. 至于负者歌于途 ____________
6. 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
7. 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
8.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
第二组
1.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____________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
3.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____________
5. 欲有求于我也 ____________
6.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梳理
一、1.(1)曾 增 增加 (2)衡 横 梗塞、不顺 (3)拂 弼 辅佐
2. (1)用这些来 (2)狱官 (3)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3. (1)犯错误 (2)指在国内;指在国外 (3)①使……痛苦
②使……劳累 ③使……经受饥饿之苦 ④使……身处贫困之中
(4)使……受到震撼;使……坚忍起来
4. (1)兴起,指被任用;显露、流露;开放;出发 (2)狱官;贤士 (3)违背;同“弼”,辅佐;飘拂
5. (1)选拔、任用;集市 (2)所以 (3)内心,思想 (4)扰乱
(5)增加 (6)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验、表现;了解、明白
(8)匹敌、相当 (9)灭亡
6. (1)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2)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二、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2.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3.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5.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6.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三、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可与之匹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素养提升设问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忍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虚词样板文——于
“于”:1. 介词,从、自 2. 介词,从、自 3. 介词,从、自 4. 介词,从、自 5. 介词,从、自 6. 介词,从、自 7. 介词,引出对象,译为“给” 8. 介词,在 9. 介词,在 10. 介词,在 11. 介词,在 12. 介词,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