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篇 《论语》十二章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3篇 《论语》十二章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4 11: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阶 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第33篇 《论语》十二章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义:________,今义:疏通,疏散
古义:________,今义:泛指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
原意为:每天定时的食物,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时间,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原意为:一天,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
原意为:传授,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旧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新的,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意为:快乐,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知
(2)从
5. 重点实词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
(2)不亦君子乎 君子: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 三:__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__
(4)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_______________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6)三十而立 立:________________
(7)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__
(8)五十而知天命 命:________________
(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__
(10)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
(11)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_
(12)一箪食 箪:________________
(13)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_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_
(15)饭疏食,饮水 疏食:______________
(16)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
(17)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____________
(18)子在川上曰 川:________________
(19)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__
(20)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______________
夺:________________
(2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22)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______
(23)仁在其中矣 仁:__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
(2)而
(3)为
(4)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文意理解
1. 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2.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统编课后习题)
3.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4.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1. 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2.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33篇 《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一、1.(1)说 悦 愉快 (2)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粗疏,粗粝;冷水
3. (1)吃 (2)①按时 ②每天 (3)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5)以……为快乐
4. (1)了解;得到;知道;感到,觉得;认识,识得 (2)顺从;学习;跟着,跟随;由,自
5. (1)生气,恼怒 (2)指有才德的人 (3)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自我检查、反省 (4)竭尽自己的心力 (5)诚信
(6)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7)迷惑,疑惑 (8)命令 (9)越过;法度 (10)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疑惑 (12)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3)能忍受 (14)喜爱,爱好 (15)粗粮
(16)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17)好的方面,优点 (18)河流 (19)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 (20)指军队;改变 (21)坚定 (22)恳切 (23)仁德
6. (1)代词,它,代指学过的知识、技能 (2)连词,表承接,然后;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从而 (3)介词,替;动词,做 (4)代词,他们的
二、1.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1.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
2. 示例: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②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点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深入研究,有所成就。
3. 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4.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素养提升设问
1.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2.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