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于右任
(1879—1964)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海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
国民党元老高等教育奠基人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掌握对台基本方针,知道“九二共识”
及“汪辜会谈”和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
3.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学习目标
时期 台湾古称 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三国时期(公元230年) 夷洲
隋朝时期(隋炀帝在位) 流求
元朝时期 琉球
明朝末年 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 (1683年,1684年) 台湾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达到夷洲。加强了与大陆台湾的联系;
隋炀帝先后有三次派人前往流求。隋朝对台湾的认识更进一步;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郑成功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被誉为“开台圣王”
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台湾归入台湾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光绪年间(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
《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895~1945年,台湾陷入日本殖民统治50年。
1945年,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实质:中国内政问题(内战遗留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②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①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蔣介石逃往台湾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知识拓展
(1)形成的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国共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2)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是异乡而非他国。
台湾问题是内政而非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台政策?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建国初期,中国大陆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二)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建国初大陆的宣传画
台湾的旧标语
大陆:解放台湾
光复大陆:台湾
大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
炮击(1958年起金门炮战)
此时两岸的交往状态有:
金门
厦门
单打双不打
美国人拍摄金门炮战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材料一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
—195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确立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二)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宣传标语
(二)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1)1979年元旦,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欢迎到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四流)“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缓和
台湾的空中传单
大陆的隔空喊话
此时两岸的交往状态有: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缓和
(3)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非官方团体:更加灵活和便利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5)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P72相关史事)
意义: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年汪辜会谈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6)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一贯主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胡锦涛会见连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破冰之旅”“和平之旅”
李登辉
2020年7月30日,
病亡,终年97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国民党主席。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2013年10月,李登辉再度抛出其“台独”论述,称台湾和
大陆是所谓“国和国的关系”。
民进党-陈水扁
2000-2008年
首位入狱前领导人
国民党-马英九
2008-2016年
为败选扛下责任
民进党-蔡英文
2016-至今
首位女性领导人
坚定台独旗手
“暴力小英”
不独 不统 不武
《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
于2005年3月14日公布施行。
《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
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
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8)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意义: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7
1992
1993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2015
1949
胡连会
八项主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调整“三不”政策
习马会
2005
1995
“三通”实现
2008
改革开放后
1958
争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时间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近40年的隔绝
台湾成立“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胡锦涛会见连战(破冰之旅)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马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 日益密切的交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
(1)1987年,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限制。(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3)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4)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
1.原因
2.表现
材料一:2016年1月至11月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072个,同比上升19.5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6.87亿美元,同比上升16.97%;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3.影响
材料二:台湾佛教界人士星云大师2016年捐赠北齐佛首造像,使其与在大陆的佛身合璧。
影响:
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大陆居民赴台所需证件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自1991年起,高秉涵多次往返于海峡两岸,将百余名老兵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完成了他们“回家”的遗愿。
送老兵骨灰返乡
2016年高秉涵携后代子孙感受中国文化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
如今,我已垂垂老矣,唯恐在有生之年,犹如南宋诗人陆游一样感受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所以我要及时的表达我的心声。 ——高秉涵
日益密切的交往
分离52年母女团聚
台湾水果畅销大陆
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
清明节回乡祭祖的台湾同胞
台资企业入住大陆
通商——两岸经济交流频繁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
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
百万台商生活在大陆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文化交流频繁
台湾火炬手—张韶涵
余光中
席慕蓉
《富春山居图》
吴青峰
日益密切的交往
合作探究
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祖国统一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密切往来,人心所向
两岸有共同的传统文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政治保障)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保证)
世界普遍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依据
香港澳门问题
成功解决提供范例
《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
合作探究
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陈水扁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 2016年至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从未承认“九二共识”。2018年4月21日“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台独”言论公然挑衅台海和平稳定。
材料: 2021年2月9日美国海军宣布,“罗斯福”号航母和“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进行“双航母”联合军演。美海军第七舰队驱逐舰日前航行南海并发表声明称,美军舰在南海执行所谓“自由航行”任务是在挑战“中国大陆、越南和台湾地区单方面无害通过沿岸国‘领海的非法限制’”。蔡英文当局对此沉默以对,岛内舆论瞬间炸锅。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
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为其发展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
原因:
①“台独分子”的猖獗
②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努力:
①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②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2019年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
材料: 1981年9月30,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就台湾问题发表谈话,后称“叶九条”。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1.第一次公开、明确地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2.“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3.明确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在统一后职务要作妥善安排。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两岸人
民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一切分
裂祖国的行径;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基本方针,继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祖国
统一一定会实现!
祖国统一 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祖国统一 民心所向 众望所归 两岸统一必将实现
政治方面:台湾回归有利于维护我国统一与安定。
经济方面:两岸经贸利益;领海及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定,石油开采等经济利益。
军事方面:从战略角度讲,台湾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美国把台湾称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日本90%以上的战略物资则需通过台湾海峡运输。
国际地位:和平统一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台湾——中国21世纪的生命线
记忆整理
一个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个政策调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一个共识:”九二共识“。
两个民间团体: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次会面: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五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一次会谈:汪辜会谈。
一个主张:1995年,江泽民对台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堂小结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不同时期的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原因
表现
武力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告台湾同胞书》
调整“三不”政策
“九二共识”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1.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检测
C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安葬在祖国大陆 B.祖国统一
C.回到祖国大陆 D.安葬在台湾
B
4.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祖国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C
5.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请回答:(1)请写出19世纪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史实。
(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实施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3)当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独”分子的分裂,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