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7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3.7 压强 学情检测(含答案) |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4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浙教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2-03-24 20:24:36 |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
11.(2020七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若往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一定量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中不能比较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A.B.C.D.
12.(2020七下·上虞期末)太阳帆的运用让电影《流浪地球》中飞船持续航行变成现实。研究发现1.25×105m2的太阳帆正对太阳时,会受到太阳光的压力约为1N,推动飞船前进,如图所示。推进阶段,飞船的太阳帆正对太阳的面积为2.5×104m2,在1小时内前进100k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相对太阳是静止的
B.推进阶段,太阳帆飞船的速度约为100m/s
C.太阳帆上受到太阳光的平均压强约为8×10﹣6Pa
D.这个飞船的太阳帆受到太阳光的压力约为2N
13.(2020七下·上虞期末)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14.如图,将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是( )
A.B.C.D.
15.(2020七下·柯桥期末)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时代,一种无桩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柯桥很多场所都能看到共享单车。下列关于共享单车涉及的科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水平匀速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自行车下坡时,人和自行车受到的惯性越来越大
D.将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6.两个正 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如图甲、乙所示放置,则图甲和图乙中,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 ,压强之比为 。
17.(2021七下·越城期末)网上购物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包裹的分拣常需借助传送带。
(1)传送带的表面往往比较粗糙,其目的是 。
(2)包裹与传送带一起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
(3)已知长方体包裹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质量为15千克。如果包裹平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如图),则对传送带的压强为 帕。
18.(2021七下·上虞期末)小明用如上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上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上图丙中 (填“c”或“d”)位置处。
19.(2020七下·仙居月考)如图,甲、乙两容器装的同种液体,则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丙、丁两个容器一样大,丙中装的水,丁中装的汽油,但它们的深度相同,则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ρ水>ρ汽油)
20.(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是位于某江上游的一座水库,水库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一处避暑、休闲胜地。
(1)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上图所示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
(2)清澈的湖水使人能清楚看到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若岸上一指示灯距水面的高度是1米,则指示灯在水中所成的像离指示灯的距离为 米。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21.(2021七下·柯桥期末)在游泳时,小柯同学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 5 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 15 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 5 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A 所示,在深度 15 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B 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这种科学方法称为 ;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是压强计气密性不好,因此压强计使用前应检查其是否漏气,方法是 ;
(3)通过小柯的实验结果,试分析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的原因 。
(4)实验后小柯想利用压强计来鉴别两份无色溶液,已知一份为水,一份为盐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
22.(2020七下·温州期末)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00克细沙置于烧杯中
②将气球置于装置内,将烧杯中的细沙缓缓倒在木板B上,直至气球刚好破裂,称量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重复实验3次,并记录平均值
③改变木板A上塑料钉的数量,用完全相同的气球重复步骤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塑料钉数量/枚 细沙的总质量/克 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克
1 4 200 152
2 6 200 136
3 8 200 117
4 10 200 95
(1)为完成本实验,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为 。
(2)小明选择细沙而不选择砝码来完成实验的原因是 。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实验能否得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共3题;共19分)
23.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小明同学在上学时骑着自行车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小明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自行车质量为10千克,前后轮胎和地面总接触面积为2×10-3米2。在小明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受到的总的阻力是人和车总重力的0.02倍,求:(g取10牛/千克)
(1)自行车受到的牵引力。
(2)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3)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4.(2021七下·上城期末)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著名的“木桶理论”,又被称为“短板效应”。如图所示的木桶,自重为10牛,桶壁上最短的木板长25厘米,其余木板长70厘米,木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平方厘米。
(1)“短板效应”说明此桶装水至 厘米高处即为最大值;
(2)当此桶装水至最大值的过程中,桶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3)若此桶能装水的最大质量为17千克,求桶底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5.(2021七下·仙居期末)2020年12月底,3500辆哈罗共享单车落户仙居,公共自行车具有环保、低碳、使用便捷等优点,下表是一辆共享
单车的相关信息。
车架材料 铝合金
整车质量/kg 10
骑行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cm2 10
(1)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 。
(2)某同学10分钟匀速骑行了3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某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当他骑车前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B6.【答案】D
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C
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B
16.【答案】1:1;9:1
17.【答案】(1)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2(3)1000
18.【答案】(1)在b处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2)c
19.【答案】乙;丙
20.【答案】(1)增大(2)2
21.【答案】(1)A
(2)手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若 U 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3)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加入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将液体压强计金属盒置于液体中相同深度,U 形管中液面差较大的那杯是盐水,则另一杯是水。(或者相同高度差比深度)
22.【答案】(1)天平(2)细沙质量更小,对气球产生的压力变化更精细
(3)能。据表可知,塑料钉数量多,受力面积越大,气球刚破裂时所需的细沙质量越大,即在更大的压力作用下,才能达到气球刚破裂时相同的压力作用效果。
23.【答案】(1)解:人和车的总重力:G总=(m人+m车)g=(60千克+10千克) ×10牛/千克=700牛,
由题意可知,阻力f=0.02Gg =0.02×700牛=14牛,
小明骑着自行车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则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F=f=14牛。
(2)解: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压=G总=700牛
(3)解: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 =3.5×105帕。
24.【答案】(1)25(2)逐渐变大
(3)解:G水=m水g=17kg×10N/kg=170N,G总=G水+G桶=170N+10N=180N;
P=
25.【答案】(1)增大摩擦力
(2)s=3km=3000m t=10min=600s
v= =5m/s
(3)F=G=mg=(60+10)kg×10N/kg=700N
S=10cm2=0.001m2
p= =7×105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